•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航太科技助力脫貧(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2020-10-24 11:1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6月23日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正值盛夏,夏蟲輕鳴。隨著發射指令的發出,火箭從山谷中拔地而起,直奔太空。親眼見證這一幕,讓人感慨萬千。隨著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將第五十五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北斗導航工程自此具備了向全球開通導航服務的能力。

  自1994年2月8日起,長三甲系列火箭的所有113次發射全部在這裡進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見證了北斗導航工程、探月工程現階段的全部發射等一系列中國航太的里程碑事件。從最初的一年發射兩次,到現在的每年十余次的高密度發射,發射頻率不斷加快。這體現的是中國航太技術綜合能力的提升,也同樣是國家實力不斷增強的象徵。在這一過程中,我也親眼見證了住在發射場周邊的農戶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

  在上世紀90年代,發射隊來到發射場執行任務的時候,隊員們在晚飯後總喜歡在兜裏放一些吃的,送給當地的孩子。那個時候,孩子們穿著明顯不合身的衣服、光著腳丫,開心地圍在我們的身邊。那一張張單純、樸素的臉龐深深地打動了我。當時我在想,為國家的航太事業拼盡全力,為早日實現航太強國夢、實現全面小康奉獻自己的力量,就是我能為這些孩子做的。

  這幾年當我往返于西昌市和發射場時,路上看見的牛、羊越來越多了,路邊常常曬滿了剛打下的糧食,原來的土坯房變成了磚瓦房,村裏不僅建起了學校方便孩子上學,還有了衛生院。大涼山見證了北斗導航工程的每一步,北斗導航工程在建成後也在用科技優勢助力脫貧攻堅。

  如今,定位基準站也開始了建設工作,它的建成運作將進一步提升導航系統的精準定軌能力,提高定位服務位置精度,將廣泛應用於國土資源、測繪地理資訊、精準扶貧、防災減災、農林水利、旅遊發展等領域,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長征系列火箭之所以取名為“長征”,是寓意我國航太事業一定會像紅軍長征一樣,克服任何艱難險阻,到達勝利彼岸。帶著這樣的精神去奮鬥,我們的夢想一定能夠實現。(作者為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本報記者余建斌整理)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