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膠囊”根治粉塵 老港綠色轉身

2020-07-13 11:22: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長470米,跨度110米,高度46.5米,堆料面積5.1萬平方米……在湖南省岳陽市城陵磯港口邊,一顆銀白色的巨型“膠囊”格外引人注目。

  “這個相當於7個標準足球場的‘膠囊’,是長江流域首個全封閉散貨倉庫,也是城陵磯老港環保提質改造項目的主體工程,能治粉塵污染的‘生態病’。”湖南省港務集團董事長徐國兵介紹説,4月份項目投産後,城陵磯港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

  對於80歲的王文輝來説,最開心的莫過於“回老碼頭敢穿白襯衣了”。6月13日下午,王文輝特意穿上白襯衣,回到他工作了22年的城陵磯老港碼頭。“以前這裡灰塵滿天,下班時就成了‘黑人’,哪敢穿白衣服。”王文輝曾在港口開裝貨的小火車,運輸礦石、煤炭等,“大‘膠囊’建成後,揚塵、污水等都不見了,老港空氣清新,道路清潔,隨處是綠樹、花草”。

  順著王文輝所指的方向望去,碼頭前沿,3台自動化的橋式卸船機與“膠囊”倉庫、倉庫內配置的3台鬥輪堆取料機、封閉式皮帶廊道和1台鐵路裝車機形成了全新的作業鏈。“船舶靠岸以後,通過橋式卸船機把貨物卸到皮帶機上面,運輸到全封閉大棚,再通過堆料機、取料機等裝卸到火車上。從卸船到裝車全過程全封閉式運輸,讓煤炭、鐵礦石等貨物免受日曬雨淋,減少損耗的同時,也解決了揚塵對空氣和水質的污染。”徐國兵説。

  位於長江黃金水道與洞庭湖交匯處的城陵磯港歷史悠久,自1899年設關開埠以來,一直是湖南最大的水鐵聯運、水水轉机、干支直達的幹散貨樞紐。歷經時代變遷,港內設備陳舊,礦石成堆,晴天滿天灰,雨天遍地泥。在城陵磯港生活的居民一直盼望著這座老港能有變化。

  2018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長江經濟帶湖南嶽陽段,叮囑湖南做好長江保護和生態修復工作,守護好一江碧水。兩年來,湖南省幹部群眾牢記囑託,開展長江岸線湖南段港口碼頭“關、停、並、轉”專項整治,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污染問題突出的老港迎來了綠色、高效的“轉身”。城陵磯港原有泊位12個,使用岸線1480米。2019年以來,湖南省港務集團投資4.1億元對老港進行環保提質改造,很快拆除泊位3個,退還岸線300米,完成岸線復綠4277平方米。

  4月25日,具有“全封閉、無污染、裝卸能力強、覆蓋範圍廣”特點的巨型“膠囊”正式投入使用。如今,船舶入境後,卸船機以每小時800噸至1000噸的速度快速卸貨;貨物通過皮帶機運送到全封閉的“膠囊”倉庫,再由堆取料機、裝車機裝卸到火車上,1.5小時就可完成一列55節車廂(約3500噸)的散料裝車。“膠囊”投産後,城陵磯老港裝運效率提升近70%,裝卸成本下降25%。

  “我們還鋪設了一整套管網,收集所有作業面上的雨污水,進行集中處理、雨污分流,再迴圈用於噴淋降塵和綠化,實現了污水零排放,全力守護好一江碧水。”湖南省港務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尹顯東告訴記者。(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 麟 謝 瑤)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