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東湖評論:引導新産業新業態健康有序發展

2020-04-21 17:47:00
來源:荊楚網
字號

  4月1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經濟社會運作逐步趨於正常,生産生活秩序加快恢復。我國經濟展現出巨大韌性,復工復産正在逐步接近或達到正常水準,應對疫情催生並推動了許多新産業新業態快速發展。

  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國際經貿活動受到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但同時也給我國加快科技發展、推動産業優化升級帶來新的機遇。新形勢新問題,要求我們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培育壯大新産業新業態既是因應之策,更是經濟“突圍”的必然選擇。

  中國經濟是一片汪洋大海,應對疫情影響有足夠的韌勁、空間和迴旋餘地,這種影響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戰“疫”環境下的新産業勢頭更猛、新業態動能更強,推動著中國這首巨輪在國內外疫情的驚濤駭浪中劈波斬浪、穩定向前。

  線上諮詢、線上申報、線上審批,政務服務“雲平臺”服務機制不斷完善,服務功能不斷拓展,既讓群眾“足不出戶”辦“政事兒”,又精簡流程、縮短時限。遠端教育、網路診療、線上辦公、帶貨直播,一、二、三産業紛紛搭上網際網路快車,市場經濟展現出勢不可擋的蓬勃生機和強大活力。“共用員工”讓一些行業的富餘勞動力順利得到轉移,降低了疫情對群眾生産生活的影響。以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以蹄疾步穩的態勢加快佈局新産業新業態。“網際網路+監管”的探索實踐,也正在改進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率、提高管理品質。

  困難是暫時的,但是應對困難所作出的創新實踐卻是深遠的。新産業新業態所帶來的,是生産方式的改變和生産力的提升,不僅有效對衝疫情影響,而且有效夯實長遠發展根基,所以要善於抓住機遇、勇於迎難而上。不斷建立健全鼓勵機制,引導市場投資和消費需求向新産業新業態拓展;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打通線上和線下、消費端和生産端的阻礙;加快網路服務平臺建設,完善功能配套、優化服務流程、強化安全保障,通過線上服務、遠端監管、預警防控等方式提升非現場管理質效。

  疫情防控鬥爭既是大戰,也是大考。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用好用活國家各項宏觀支援政策,建立完善中觀配套辦法,細化微觀推進機制,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創造性為新産業新業態快速發展營造良好氛圍、搭建廣闊平臺、提供堅實保障,為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