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重啟小湯山醫院後,北京如何紓解疫情境外輸入壓力?

2020-03-18 13:4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時隔17年後,北京曾經專門收治SARS患者的北京小湯山醫院再次啟用。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擴散之際,北京面對境外輸入壓力,需保持定力、保存耐力,同心合力戰“疫”。

  北京遇到怎麼樣的挑戰?

  北京從1月20日首次報告確診新冠肺炎病例開始,就和其他省份一同開始了一場“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全民戰“疫”,且不斷加碼防控措施,以最大限度切斷傳染源。

  如果説目前這場波及全球的戰“疫”分為上、下半場,那麼,中國在上半場的戰“疫”中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

  從2月12日西藏在中國率先“清零”算起,截至目前,中國十余個省份確診病例已“清零”。

  在北京,截至3月17日12時,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415例,其中治愈出院病例366例、死亡8例。

  本地在院病例逐日減少,但北京市境外疫情輸入風險和壓力進一步加大。從2月29日首次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截至3月17日12時,北京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41例。

  目前,北京形成嚴密無縫的責任閉環、管控閉環、工作閉環,加強入境人員管理。比如,加強來京國際航班管理,對有症狀的旅客不允許登機;所有入境進京人員必須集中隔離14天等。

  與此同時,北京各社區(村)依然封閉管理、要求在湖北滯留人員不得返京。

  職員們陸續復工復産,學生們還未復課。在戰“疫”的下半場,北京仍需保持定力,毫不鬆懈地答好疫情新考題,在嚴守國門的同時逐步恢復生産生活秩序。

  小湯山醫院能發揮什麼作用?

  在北京對入境人員的閉環管理中,重啟的北京小湯山醫院是重要一環。

  早在1月23日,新冠疫情在中國出現擴散勢頭之時,北京已啟動小湯山的修繕改造工作,做到有備無患。

  隨著入境人員增多,北京醫療機構的篩查與救治壓力增大。距離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約10公里的北京地壇醫院首當其衝。

  數據顯示,自2月29日至3月14日24時,在救治本地確診病例、疑似病例之外,該院累計接收機場轉送的篩查人員973人,僅3月14日一天篩查207人。

  隨著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北京需要篩查和救治的人數勢必會增加,這需要北京合理分配“體力”,保持耐力。

  北京此次啟用小湯山醫院,主要用於境外來(返)京人員中需篩查人員、疑似病例及輕型、普通型確診患者治療。

  這家在SASR疫情期間發揮重要作用的醫院,將在下半場的戰“疫”中迎接考驗。

  北京如何與全球共同戰“疫”?

  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中國派出專家團隊、捐贈防疫物資至多個國家協助疫情防控,其中北京積極提供技術、産品等支援。

  為了遏制疫情蔓延,北京嚴格防控措施,卻“嚴”之有情。在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向中外人士科普疫情防控知識,為隔離期的中外人員代購食品等送至家門口。外語志願者、外語流行病學調查隊等詳細登記入境人員資訊,更解答他們關於隔離期間如何解決生活和宗教習慣、處理旅途受影響等問題……分佈在城市各個角落的人們,用細緻的管理服務傳遞著這座國際大都市的城市溫度。

  但北京對“違規者”不留情。目前,有入境人員“帶病進京”,更有投機取巧者服用退燒藥等隱瞞病情。北京明確,謊報、瞞報病情者,必須受到法律制裁,並納入信用體系。

  目前,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過8.6萬例。沒有僥倖,各個城市、各個國家需要聯防聯控,攜手應對人類共同的敵人——新冠肺炎病毒。尤其對於病毒及其引發的疾病,尚有許多未解之謎,亟待全人類共同努力破解,北京、中國不當旁觀者,積極戰“疫”。(完)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