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戰“疫”“金牌搭檔”:一起流淚,一起歡笑!

2020-03-15 11:34:00
來源:中國軍網
字號

  迎著晨曦,披著星光,在通往火神山醫院的通勤車上,即將上崗的白衣天使們精神抖擻,認真對照著重症患者資訊討論起護理方案。3月8日淩晨5時,一同乘車的護理部助理員葛雪燕順手拍下這一幕。這個女神節,“白衣女神”們從守護患者開啟新的一天。

  這是來自火神山醫院感染八科二病區同一護理組的4名護士,她們是患者眼中的天使,也是親如姐妹的搭檔,是這次戰“疫”使命,讓來自不同崗位的她們聚首江城、攜手奮戰。

  圖為:護理組在通勤車上討論護理方案 葛雪燕攝

  在她們眼裏,遇到再大的困難都能化解

  石苗苗,有著精湛的護理專業技能,“像蝴蝶一樣輕盈,像戰士一樣勇猛,每天都用熱忱的服務驅散患者心頭的陰雲。”同事們這樣評價他。

  “苗苗,到X床來一下,患者血管找不到,快來幫忙採血。”面對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基礎疾病的臥床患者,蘇麗使用對講機呼喚石苗苗。石護士很快來到患者床旁,經一番熟練操作,血液採集很快完成,讓心急如焚的蘇麗長吁一口氣。

  “苗苗不僅靜脈穿刺嫺熟,動脈氣血採集動作也麻利,讓患者減輕了痛苦。”蘇麗對此深有感觸:“遇有類似的情況,都找苗苗,她技術精湛,不愧是‘神針手’!”

  圖為:石苗苗為患者調整呼吸管道 李豐芹攝

  善打硬仗的石苗苗,在病房的生理考驗中也差點“失態”。“全副武裝進病房,起初還不適應,特別是護目鏡起霧,容易引起頭暈目眩。”蘇麗説,有一天晚上,病區要收治10個病人,苗苗突然感到胸悶不適,不由自主扶住了墻壁。蘇麗見狀趕緊攙住她,“先坐一會兒,調整呼吸,不行咱就出去歇著。”確認石苗苗身體無礙後,蘇麗才走進病房繼續工作。

  石苗苗心中頓感一股熱流:“我們的搭檔真好!即便捂得再嚴實,也能看到隊友溫馨的眼神。”

  蘇麗是個陽光女孩,一走進病房,精力就特別充沛,幹完手頭工作後,還要幫助其他隊友,根本停不下來。

  “用於核酸檢測的咽拭子標本採集,要用棉簽伸進患者咽喉部採集分泌物。”石琳琳説:“蘇麗主動攬下這項工作,最多一次要做30多個病人的核酸監測,她膽大心細、乾淨利落。”這是一項與新冠肺炎患者呼吸道密切接觸的高風險操作,但在蘇麗眼裏沒有一個“怕”字。

  圖為:蘇麗為患者喂食水果 李豐芹攝

  有困難找隊友,一起戰鬥、共克時艱。在病房裏,這個護理組在與病魔賽跑中,結成了天然的戰友情誼。

  在患者眼裏,再難的溝坎都能幫你邁過

  秀外慧中的石琳琳,至今還收藏著一張簽名紙條。贈送給她紙條的患者,在賽場上創造過奇跡,也在這個病房裏留下故事。

  “琳琳對這位乒乓球運動員特別用心。”護理組組長何雙麗對這個特殊的病人印象深刻:“本來挺冷的一個人,最後被她感動了。”

  這個挺“冷”的人便是陳先生,是位左腿截肢的殘疾人患者。2月中旬,陳先生入院之初,何雙麗便對他特別關注,專門安排對照顧臥床病人有經驗的石琳琳照顧他。

  當石琳琳為這位患者做護理時,卻遇到了大難題。“有糖尿病,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這些都不算啥,令石琳琳最頭疼的是“心理特悲觀,性情很冷漠。”

  “他曾獲得殘奧會乒乓球冠軍,為國家爭得了榮譽。”談心時,何雙麗不斷地鼓勵他:“當年,你戰勝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創造了奇跡,現在更需要用這種精神戰勝病魔,我們一起過這個關。”當了解到這位患者的特殊資訊時,她們便以此突破口,經過姐妹們的輪翻“轟炸”,陳先生內心的堅冰終被融化。

  石琳琳理解他的痛苦,對他的照顧特別體貼,“要經常為他清理排泄物,有時候走出病房不久,折返過來又發現床單衣褲弄臟了,要再重新翻身、清理、換床單。”一個班下來,石琳琳和隊友們要往復多次,每次照顧他,都會柔聲細語地安慰他。在她們的精心照料下,陳先生終於挺過這場“生死劫”。

  圖為:石琳林為患者採集血標本 李豐芹攝

  攜手戰“疫”,默契配合已成為一種習慣

  擁有23年護齡的何雙麗,“和藹可親,溫柔體貼,又臨危不懼,處事嚴謹”,蘇麗説,她是護理組感控的“守關者”,也是下班撤離的“斷後者”。

  “換衣間內,何姐要求對防護相互檢查兩遍,須經她逐一檢查過關後,才能走進病房。”隊友石琳琳説:“她特別苛刻,天天如此,跟她一個組特別安心。”不僅如此,在護理組交班前,醫療垃圾已被清理,回收器械也整理完畢,向來工作細緻的何雙麗,從不讓隊友小事拖累。

  “上班前分配工作,下班後總結經驗,內容安排具體到人。”石苗苗説:“何姐做事講究效率,在病區從不打亂仗。”

  圖為:護理組上崗前合影 李豐芹攝

  一有機會,她們就討論護理問題,讓腦海中閃現的“金點子”付諸實際。“每次病人送飯,都會寫個紙條詢問病人,‘夠吃嗎?還要嗎?還有水果和酸奶,需要嗎?’”何雙麗説,這個獨特的做法,會讓患者感到特別欣慰,也方便了交流。

  天使們的愛,源自對生命的堅守與擔當。25歲的姑娘肖某,入院時情緒特別低落,心情沉悶,天天以淚洗面。何雙麗與護理組的姐妹們每天都去看望她,一有空就與她談心,有意轉移她的注意力。“説什麼,誰來説,都提前溝通好,不斷調解患者的心志。”何雙麗多年總結的心理干預做法派上了用場。

  圖為:何雙麗為患者做心理輔導 李豐芹攝

  幾天后,心情愉悅的姑娘病情明顯好轉。出院時,恰好這個護理組剛下班不久。“希望你們都能好好的,保護好自己,注意休息。下次來武漢,我來招待你們,歡迎來賞美景、吃美食”,姑娘給蘇麗發來微信表達謝意!

  “有這樣一句話,所有的辛苦都值了!”蘇麗與隊友分享這條微信時,她們心裏特別甜蜜:“我們在守護生命,病友與在祝福我們!”

  “一起的日子互相鼓勵、支援和幫助,一起流淚,一起歡笑!每個人身上都閃著光,散發著能量,能夠和你們一起最幸福!”這是3月4日,何雙麗在朋友圈中發出的這樣一段感言。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