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天府網評:防止“思想拐點”保持定力耐力

2020-03-02 16:11:00
來源:四川線上-天府評論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這個時候,必須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否則將帶來嚴重後果,甚至前功盡棄。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直擊現實、切中要害,句句都是警示之言。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決不能在思想上出現“拐點”,我們每個人都要保持高度的思想警惕,做到不麻痹、不厭戰、不僥倖、不鬆勁,以“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的定力和耐力,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疫情防控工作。

  高度警惕麻痹思想。連日來,隨著全國“零新增”區域的擴大、一些地方響應級別的“下調”,一些人出現了麻痹思想,認為疫情發展已到拐點,“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從而放鬆了警惕。有人急不可耐摘下口罩,排長隊、扎堆喝茶、集體曬太陽,一些景區、商場人頭攢動。殊不知,“零新增”不等於“零風險”,降級別不等於降壓力,疫情防控並非一蹴而就,短期之內出現的積極變化,並不意味著病毒已被戰勝,因為“警報”尚未解除,要繼續保持高度戒備,防控之弦、謹慎之心、警惕之意不能有絲毫“下調”。面對這場有諸多不確定性的疫情,我們每個人必須保持清醒堅定、保持前進定力、保持謹慎之心,各項防控措施還必須落細落實,千萬不能麻痹大意。要增強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把困難估計得再充分一些、把問題考慮得再透徹一些、把措施執行得再精準一些,確保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秩序“平穩過渡”。

  高度警惕厭戰情緒。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上下齊心協力、同舟共濟,打響了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廣大醫療工作者和各條戰線人員衝鋒在前,日夜奮戰,防控工作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同時也要看到,有的人在神經長期緊繃的狀態下,産生“精神疲勞”,出現了“厭戰”情緒。殊不知,思想上松一寸,行動上就會散一尺,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戰勝“疫”魔,註定是一場大仗、硬仗,也是一場持久戰,病魔一日不除,防控就一日不能松,任何厭戰和懈怠都會讓工作前功盡棄。我們要擰緊思想“發條”,警惕出現思想的“拐點”,克服厭戰情緒,始終保持緊迫感和危機感,越是“吃勁”的時候越要“鼓勁”,在防控力度和重視程度上堅決“不打折扣”,增強定力和韌勁,嚴把“入口關”、阻斷“傳播鏈”、織密“防護網”,科學引導企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産,以“不獲全勝不收兵”的姿態戰鬥到底。

  高度警惕僥倖心理。僥倖和不幸往往相伴相生。現實中,有的人認為已經度過了高爆發階段,開始盲目樂觀;有的人覺得自己至今未“中招”,以後也理所應當不會被感染,逐漸放鬆警惕。殊不知,新型冠狀病毒“狡猾多端”,如果我們盲目自信,這個還在四處潛藏、性情古怪的“魔鬼”,隨時可能伺機反撲,殺個回馬槍。當前,武漢、湖北疫情仍然比較嚴重,全國各地哪都沒有絕對的“保險箱”。同時,傳染病不同於別的病例,只要有一例,就有傳染多人的可能。輕敵,是兵家大忌,現在病毒這個“敵人”還在負隅頑抗,我們一定要克服僥倖心理,用嚴格的“自律”換“自由”。對公眾而言,以前“一米線”是文明素養問題,當下保持“適度界線”更關乎防疫和健康,同時,要繼續做好防護、堅決服從管理,嚴防不戴口罩、扎堆聚集等現象回潮,用現在的“宅”換取以後的“嗨”,用個人的“嚴”換取社會的“安”。

  高度警惕鬆勁心態。疫情防控既是一場遭遇戰,也是一場持久戰。不斷出現的積極信號,容易讓人緊繃的神經為之一松。當此之時,我們要切記,警惕一松,功虧一簣,決不能有鬆口氣、歇一歇的想法。要看到,隨著各類企業的復工復産,使得彼此交流接觸更為頻繁,特別是隨著一些限制性措施的漸次解除,加大了感染傳播的風險。這個時候,任何鬆懈意識、疏忽大意,都可能帶來嚴重後果,甚至功虧一簣。因此,我們要繼續繃緊思想這根弦,避免“大意失荊州”。要堅持節奏不變、力度不減、尺度不松,賓館、酒店人員的檢查監測要到位,各類小區的登記管理要到位,各類企業的防控措施要到位,每時每刻、一絲一毫都不能不馬虎。同時,要廣泛推行“無接觸服務”,加強公共場所人流疏導,避免聚集性傳染。此外,要嚴格落實境外來我國人員的體溫檢測、核酸檢測和隔離防護等措施,防止海外疫情“倒灌”風險。

  氣可鼓,不可泄。在疫情防控正吃勁的時候,我們要切記“一篙鬆勁退千尋”,堅決防止思想上出現“拐點”,時刻保持高度警惕,持續加大防控力度,用鍥而不捨的“負重前行”,換取踏實安心的“歲月靜好”。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