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經濟第一強省復工復産進行時:等不得 急不得

2020-02-21 17:47:00
來源:中新社
字號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經濟第一強省復工復産進行時:等不得 急不得

  中新社廣州2月21日電 題:中國經濟第一強省復工復産進行時:等不得 急不得

  中新社記者 索有為

  以中國經濟第一強省廣東2019年國內生産總值超10.5萬億元人民幣計算,該省每天創造出的國內生産總值約為288億元人民幣。

  廣東,等不得: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廣東經濟需要強勢復蘇,需要爭分奪秒彌補停擺週期所延誤的損失。

  從2月中旬開始,廣東一直居中國人口回流省份之首,若從城市來看,中國人口流入前三位的是廣東省的東莞市、深圳市、廣州市。統計數據顯示,從2月13日規模以上(下稱“規上”)工業企業復工12000家後,廣東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逐日大幅上升,格力、魅族、寶鋼、中科煉化等重點企業均已全面復工。

  有“世界工廠”之稱的東莞早在2月16日就包車從雲南昭通接員工返崗復工。東莞市人社局還與湖南湘西州、貴州等地人社部門聯繫和協同,近期將有3000多名員工以包專車形式“點對點”地接回東莞。

  2月19日,東莞市發佈文件提出加快東莞企業復工復産步伐,要求切實幫助企業招工和達産。該文件稱,堅決糾正偏頗和極端做法,對企業不能搞簡單化一關了之、一停了之。

  2月20日,東莞市出臺“復工十條”,進一步推動員工早日返崗和企業復工達産,文件鼓勵非疫情高發地員工儘快返莞,對企業經批准以包專車、專列或專機的形式接回員工的,給予交通費三分之二補助;對規上工業企業、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等,按企業申報的在崗人數50%配售口罩。

  中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佛山2月18日出臺的十條指導意見,要求按照科學、合理、適度、管用的原則開展企業復工復産,企業復工復産無需批准、無需簽訂承諾書,不得要求返崗員工提供健康證明。

  佛山市市長更公開承諾:絕不允許出現一家企業因為沒有口罩不能復工復産的事,“只要企業缺乏防控物資,提前三天向屬地政府報告,政府就要幫你解決”。

  珊瑚食品機械公司是肇慶市端州區一家製造威化餅生産線的規模企業,産品外銷佔比80%。該公司總經理馮偉亮介紹,公司獲批復産後目前已有40人回到工作崗位,每天員工進入廠區測量體溫,每人派發兩個口罩,並要求員工自帶飯菜在各自工位上就餐,下班後運用“兩點一線”平臺,實時監測員工活動軌跡。

  “防疫與生産必須兩手抓,這既是對員工負責,又是企業自身責任,只要疫情一天未解除,公司就嚴格按要求做到位。”馮偉亮説。

  廣東等不得,更急不得。

  在廣州新冠肺炎確診人數連續3天0新增的情況下,陶陶居、山東老家等餐飲企業宣佈2月20日起堂食“回歸”廣州,正佳廣場內的陶陶居、山東老家率先恢復堂食。但2月21日11時,陶陶居正佳廣場門店被市場監管部門緊急叫停,約30位食客在執法人員的勸説下離場。目前,廣州天河區、白雲區等陶陶居門店也被叫停。

  事實上,按照廣東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疫情防控組2月19日發佈的相關指引,將按照一二三四級防護區的劃分,逐步恢復餐飲業的堂食,處於四級防護區的廣州南沙、從化等區可正常開展餐飲服務。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講,既有“閉關”一個月後對美食的渴望,也有“繼續貓著不出”的自律。有市民看到恢復堂食的第一反應是“命重要,寧可叫外賣也不去堂食”。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復工復産的問題是規上企業恢復多,中小企業恢復少。相對來説規上企業經濟壓力更大,政府支援更多,管理更規範有利於防控,中小企業復工復産要通過政府審批沒那麼容易,防控條件難以把握。

  彭澎建議應分行業逐步復工復産。凡是容易聚集人的行業慢一點復工復産,主要與機器打交道的可以早點;應視疫情和人口密度有序安排,城市中心區可以放慢節奏;企業應根據訂單情況來安排復工復産時間,可以延緩工期的儘量延遲開工。即使開工也可考慮輪流上班,不要追求全員達産。

  南方民間智庫發起人之一、暨南大學傳播大數據實驗室特聘研究員王擁軍稱,復工是經濟問題,防疫是安全問題,經濟問題與安全問題的邊際平衡點是科學的現代化治理問題,應該在復工復産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最大邊際地做好防疫問題,要在統籌協調上精細化安排,人流密集和交叉活躍的行業更需一行一策、預案充分。(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