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經濟戰“疫”錄:中國努力答好防控復工“兩難題”

2020-02-20 17:06:00
來源:中新網
字號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經濟戰“疫”錄:中國努力答好防控復工“兩難題”

  中新社北京2月20日電 (記者 陳溯)為回京復工,25歲的李紅珂陷入了為難的境地。她居住的小區要求返京住戶先在安排的酒店隔離14天,一天幾百塊的住宿費使她望“京”卻步。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在基層鋪開的嚴格防控舉措對疫情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不乏一些過度防控的做法。專家表示,一些地方的過度防控手段會阻礙企業正常復産復工,對社會經濟造成危害,需及時糾偏、防止“一刀切”。

  據媒體報道,一些疫情較輕的縣級城市,要求居民上高速前必須辦理臨時通行證,而辦理手續繁瑣,導致有的居民為了返程復工連開7份證明還沒能成行;還有一些地方乾脆直接限制小區或村莊居民出入,或者要求按規定時間出入……

  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向中新社記者表示,政府為了民眾生命健康採取嚴格的疫情防控舉措,雖然會犧牲一點經濟,卻是十分必要的,但對於一些疫情較輕的地區來説,採取過於嚴格的防控政策會造成人員返程受阻,無法順利到崗,企業因勞動力不足而難以復工,如不及時糾偏會對地方乃至全國經濟帶來不利影響。

  據《中歐商業評論》的一份中小企業調研,34%的企業賬上現金只能維持1個月,33.1%的企業能維持2個月,只有17.9%的企業可以維持3個月。中小企業尤其是服務業面臨的困難最大。

  19日,全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4天來首次降到1000例以下,越來越多的地區出現了“零增長”,防疫形勢正在進一步向好。

  蔡志洲表示,從全國範圍來説,為避免疫情反覆還是應該保持防控政策的延續性,同時,對於一些已經很多天沒有新增疫情的地方來説,則應儘快調整防控政策,使其更加因地制宜,助力恢復生産。

  恒大經濟研究院也建議,應儘快糾正地方“一刀切、層層加碼”現象,科學分級分類防控,不能每個地方都倣照疫區管理。

  目前,已有一些地方政府、企業機構開始行動,努力答好疫情防控和復産復工兩道難題。

  浙江省率先提出,要儘快糾正前一段時間一些“擅自升級防控,甚至層層加碼的簡單化管理手段”,例如,原則上不得隨意限制普通居民正常出行,不得隨意對生活必需品連鎖門店等一關了之;貴州省提出全面恢復省內交通,並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撤出城市、城鄉交通檢疫點;為簡化復工流程,深圳市福田率先提出“先復工,再核查”。

  一些地方已開始“搶人”。浙江省杭州市包下高鐵接員工返程,湖州市、嘉興市組織包機從四川和雲南接回近300余名員工,義烏市為企業新員工每人補助1000元(人民幣,下同);福建省福州市包機、包專列把甘肅、雲南、貴州等地860名員工接回;為吸引年輕勞動力,山東省提出將就業見習補貼標準提高至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60%……

  一些企業也開始行動,作為蘋果手機最重要生産商的鄭州富士康宣佈,為返崗員工每人獎勵3000元。

  科技手段也為疫情防控和生産復工的平衡提供了助力。如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開通短信查詢到訪地功能,中國16億手機用戶都可以通過短信查詢停留超過4小時以上的地方;浙江省率先上線啟動“健康碼”,居民通過線上取碼,申領成功後,即可在工作園區、街鎮、社區等多處憑碼通行,日前,上海版健康碼“隨申碼”也正式上線。

  專家指出,疫情防控的當下,也是考驗政府治理能力的時刻,如何能做到疫情防控和復産復工“兩手抓”,值得更多地方政府探索,並結合實際及時動手,隨時調整政策舉措。(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