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疫情之下旅遊業何去何從

2020-02-07 11:13: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經濟日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部分旅遊企業經營正面臨很嚴峻的境地——春節訂單大量退款,已衝擊企業現金流,且在可預見的兩三個月裏,消費者出行意願將顯著下降。這意味著旅遊業基本沒有收入,但企業的人工、房租、運營支出仍在發生。

  多家旅遊企業均表示,目前疫情還在持續發展,旅遊企業的主要任務是積極落實國家政策,盡力降低消費者損失,迫切希望政府後續出臺一些補貼性政策。

  原本井然有序的春節黃金周旅行旺季戛然而止。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很多人“旅遊過年”被“宅”家過年代替。

  1月24日,文旅部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全國旅行社及線上旅遊企業暫停經營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旅遊産品。旅遊業頓時陷入困境,業務全面停擺。

  經濟日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相關企業經營出現困難——春節訂單的大量退款已經衝擊了企業現金流,且在可預見的兩三個月裏,消費者出行意願將顯著下降。這意味著旅遊業基本沒有收入,但企業的人工、房租、運營支出仍在發生。

  專家認為,作為被疫情衝擊比較嚴重的行業之一,旅遊企業亟需政策扶持。

  旺季不旺,消費者集中退款

  按照各大平臺此前的預計,今年春節長假原本將有4.5億人次出遊。但現在,這些本該賺錢的訂單,全都變成了旅遊企業的“流血點”。

  目前,消費者的退款還在持續中,暫時無法估計旅遊企業的損失。但是,有一個細節可以側面顯示疫情的衝擊有多大——極速增加的退單申請,導致攜程、同程等線上平臺、凱撒旅遊等旅行社以及各種酒店的客服電話暫態呼入量爆炸性增長。

  自1月23日以來,攜程、同程藝龍、途牛等線上旅遊企業的一線客服均開啟了加班模式。在攜程位於江蘇南通的萬人呼叫中心,一線客服每人平均加班13小時。由於正值寒假,不少加班客服不得不帶上孩子到客服中心支援。

  隨著退改政策不斷迭代,機票、酒店等非自願退款需求快速增長。據了解,自第一版退改政策發佈後,去哪兒平臺上非自願退款上漲了10倍以上。同程酒店業務平均每位客服每天的工作量增長了2.6倍。為了應對猛增的工作量,同程藝龍幾乎所有可用的客服人力全部到崗,24小時持續處理用戶的退改需求。

  同樣,面對多家境外航空公司陸續宣佈停飛部分中國航線或削減航班量的消息,凱撒旅遊迅速協同公司海外各分支機構,與境外資源方溝通,完成在途團組的簽轉工作,併為客人承擔了辦理簽轉所需的全部費用。

  由於退單量大、流程複雜,各家企業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退訂難,消費者對旅遊企業的抱怨、誤解在網上此起彼伏,對企業日後的經營很可能産生負面影響。

  凱撒旅遊表示,所有1月26日以後出發的團隊遊及“機+酒”産品,均停止發團。攜程方面則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發導致用戶大量退訂,加之國家自1月27日起暫停全球跟團遊經營,對行業産生了巨大的衝擊。目前,疫情損失難以估計,但不論從短期還是長期看,損失無疑是巨大的,主要包括遊客退團損失,無法減損的機票、酒店退訂損失、簽證、用車及地接資源,等等。

  另一件事情也加劇了旅行社的壓力。疫情暴發以來,多家旅遊企業推出了消費者保障措施。例如,攜程啟動2億元重大災害保障金,對用戶改退訂單産生的費用先行墊付,同程集團也啟動了危機應急保障金2億元,盡全力保障用戶權益。攜程還表示,將視事件發展,可能再次升級重大災害保障金金額。

  但是,這筆讓消費者踏實的保障金,目前只能由企業自己及相關供應商承擔,可能會讓本就緊張的資金鏈雪上加霜。

  收入減少,房租人工壓力大

  疫情造成的影響還不只退款這麼簡單。

  隨著疫情的持續,旅遊企業無法出團,收入基本沒有了,但房租、人工等固定費用支出較大,現金流壓力突出。

  旅遊企業員工人數眾多,屬勞動密集型企業,地接、導遊、司機、銷售顧問、客服,全都需要用人。凱撒旅遊表示,公司3000余名一線員工進入應急狀態。同程也表示,自己員工數量超過10000名。

  由於疫情還在持續,各家企業還需繼續承擔用工成本。1月24日,人社部已建議,企業因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産經營困難的,可以通過與職工協商一致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儘量不裁員或者少裁員。

  另一項支出壓力來自房租。雖然線上旅遊平臺興起多年,但旅遊企業大都有線下門店,用於銷售與簽單。攜程、同程等線上平臺均有自己的線下門店。特別是在直營零售模式下,企業房租開支較大。凱撒旅遊向經濟日報記者透露,其在全球的200余個營業網點需持續運營,房租需繼續支付,卻無法通過訂單收入實現平衡。

  “旅遊是重災區,已成定論。”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魏小安表示,2019年中國旅遊業總收入6.5萬億元,平均一天178億元。停滯一天,就是這樣的損失。再加上房租、人工等支出,旅遊業面臨的形勢較為嚴峻。

  呼籲退還部分品質保證金

  2003年,“非典”疫情也對旅遊業造成了巨大影響。據魏小安回憶,“非典”暴發後,財政部企業司拿出5億元補貼旅遊企業,稅務部分出臺免營業稅政策,旅遊部門還爭取到了建設資金,尤其是解決景區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因此,儘管旅遊業是重災區,但反彈很快,直接影響3個月,後續影響3個月。

  多家旅遊企業均表示,目前疫情還在持續,旅遊企業的主要任務是積極配合國家政策,盡力降低消費者損失,迫切希望後續政府出臺一些補貼性政策。

  攜程方面建議,2003年“非典”之後,原國家旅遊局召開了全國恢復振興旅遊經濟座談會,將總額23億元旅行社品質保證金的60%退還各大旅行社,以幫助旅行社渡過難關。

  凱撒旅遊則希望,在與員工協商一致的情況下,社保、公積金基數可以按照當地繳納基數下限執行。同時,希望人社部能夠給予企業相應的穩崗補貼。

  記者注意到,1月24日,人社部已表示符合條件的企業可按規定享受穩崗補貼。根據規定,企業穩崗返還標準,一般可按該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確定。但是,需要企業申請之後再審核、返還,時間和額度各地不一。

  旅遊企業更希望得到普惠性財稅支援和更及時的金融支援,緩解短期現金流壓力。例如,希望給予企業新增經營性融資支援,出臺旅遊行業扶持性政策,指定金融機構降低貸款利率,放寬貸款用途及提供專項貸款,同時給予一定的貼息支援。

  同時,企業也申請返還上年所交部分企業所得稅,或者在特殊時期能減免企業增值稅、降低增值稅率、減免印花稅等,以降低企業的基本運營成本。

  針對消費者的誤解和不敢旅遊的心態,旅遊企業希望政府和媒體能夠多一點理解,對旅遊行業的堅守給予真實傳播和解讀。希望社會各界能夠消除誤解,給旅遊企業和員工多一些理解和關愛。如果能夠適當延長清明、端午、五一等假期、嚴格落實帶薪休假,對旅遊業復蘇也將大有幫助。

[責任編輯:全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