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春走基層】高鐵站裏熱心的鐵路“安達”

2020-01-15 11:38: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您好,我們的‘孫奇溫馨服務台’可以改簽車票”“您稍坐會兒,一會兒開始檢票我扶您下站臺乘車”……1月10日8時30分,剛一接班,精通蒙漢雙語的木仁便成了火車站裏最忙碌的“翻譯機”,這樣的引導候車、解答問詢、重點幫扶,他一個班要用蒙語和漢語重復上百次。

  今年31歲的木仁,是呼和浩特東站培養的第一批高鐵班組值班員,他負責接送列車保證旅客安全。“我們站服務的旅客中近一半是少數民族,其中蒙古族旅客佔大多數,而且很多旅客漢語表達不是特別流暢。”木仁説。

  話音剛落,木仁的對講機響了,他連忙從二樓“孫奇溫馨服務台”一路小跑到進站口,經過簡單的蒙語交流,木仁得知蒙古族旅客格日勒圖和家人要乘坐G2414前往北京看病,於是,他推著格日勒圖的輪椅,將一家人送到5號檢票口,並和高鐵乘務員共同將格日勒圖送上車,攙扶到座位上。

  “我患有左腿肌肉萎縮,4個多月不能下地走路了,真是感謝火車站好心的小夥子。以後去北京看病坐火車還找你。”格日勒圖老人一再道謝,讓家人記住這位熱心的鐵路“安達”。

  “進京高鐵開通後,從過去的9個多小時縮短到最快2小時9分,像格日勒圖老人一樣乘坐高鐵去北京看病的旅客有很多。”春運客流乘車高峰,木仁忙得像個“陀螺”,不斷開啟蒙漢雙語轉換模式,還要在站臺上給旅客作引導,一個班下來,木仁走兩三萬步是常事。

  “雖然工作繁忙,但能幫助旅客,聽到旅客發自肺腑的一句謝謝,就覺得很值!”木仁的感受,也是班組10名90後青年職工的共同心聲。在他們眼裏,只要來到車站的都是“客”。

  50多歲的吳秀琴和丈夫第一次乘坐火車從包頭前往烏蘭察布市過年,但經過呼和浩特東站時誤下了車,一時不知該怎麼辦。看著夫妻倆焦急的樣子,90後職工張丁元安撫兩人道:“別急,我們一起想辦法,你們肯定能趕回家。”經過和值班領導彙報,張丁元幫助夫妻倆查詢最近一趟列車,與列車長協商後,幫助他們順利乘車,並囑咐列車長到站一定要記得提醒夫妻倆下車。臨別時,吳秀琴緊緊握住張丁元的手説:“孩子謝謝你,幫我們解決了大難題。”

  第二年參加春運的95後職工顧越超,剛送走D6751次列車,就發現站臺垃圾桶旁有一個黑色錢包,她第一時間通知值班員和公安人員,經公安檢查包內裝有手機、票據、重要證件以及現金等貴重物品。幾經週折,通過與車長及客服中心聯繫後,終於與失主取得聯繫,將錢包物歸原主。失主吳先生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消息:“為95後鐵路‘萌妹子’拾金不昧的好品德點讚,春運回家路,有你們的愛心,我們暖心。”

  列車有終點,服務無止境。木仁向記者介紹,高鐵班組堅持“多看一眼、多問一句、多走一步”,從細節上提升旅客服務品質。同時,人員配置上採取“1+N”搭配模式,為每個小組配備1名懂蒙語、外語、會急救、善溝通的工作人員,打造綜合素質過硬的年輕化、知識型、積極向上的團隊,滿足旅客多樣出行需求。

  閆蔚琳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周偉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