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經濟“穩中求進”表現好 海外人士熱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2019-12-13 16:1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 綜述:中國經濟“穩中求進”表現好——海外人士熱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新華社記者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在全球經濟遭遇多重逆風、增速普遍放緩大背景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形勢和政策部署引發國際社會密切關注。海外媒體和專家普遍認為,此次會議釋放了積極信號,提振了外界對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前景的信心。

  會議指出,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巴西瓦加斯基金會金融專家夏華聲對新華社記者表示,在世界經濟增長放緩、貿易局勢嚴峻情況下,中國能夠維持如此龐大的經濟體量不斷增長、行穩致遠,可以説是一個奇跡。

  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降至10年來新低。中國經濟增速卻依然位於目標區間內。路透社報道説,雖然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可能進一步放緩,“但全年來看,仍可實現6%-6.5%的增長目標”。

  對於市場關心的未來宏觀經濟政策走向,會議提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對此,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説,更多財政和貨幣政策“旨在支撐來年從消費、基礎設施投資到就業的所有方面,這一切都確保經濟增速將保持穩定”。

  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研究主任瀨口清之注意到,中國政府的穩增長舉措不同於傳統刺激政策。他表示,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中國政府不再像以前那樣以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來應對。和數量擴張相比,中國現在更加重視提升品質。

  會議提出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對於這樣的決心,瀨口清之表示,中國政府改革措施的果斷令人吃驚。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這三大攻堅戰有助於提高經濟品質。

  關於推動中國經濟進一步高品質發展,會議提出,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對此,牛津大學技術與管理髮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曉嵐對新華社記者表示,“改革開放是金鑰匙”。

  傅曉嵐還表示:贊同中國政府繼續堅持減稅降費、刺激內需、鼓勵消費。據測算,中國今年全年減稅降費總額將超過2萬億元。企業和消費者稅負降低有助於激發中國經濟更大的內生動力。前三季度,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80.3%,成為經濟運作名副其實的“壓艙石”。

  海外觀察者還非常關心明年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的互動前景。日本民間智庫日本綜合研究所認為,由於中國政府的各種應對政策正在産生效果,預計未來經濟減速即將觸底。

  夏華聲表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貿易上持開放立場,這對世界經濟有很大提振作用,隨著中國政府繼續深化改革、進一步擴大開放、優化營商環境,中國對世界經濟的推動作用也一定會越來越大。

  肯亞內羅畢大學國際經濟學者蓋裏雄伊基亞拉對新華社記者表示,中國已成為決定全球經濟表現的關鍵因素之一,預測中國經濟狀況已成為預測全球經濟趨勢不可或缺的因素。

  他表示,中國是多邊主義、全球化和消除關稅壁壘的主要倡導者,是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支援者和捍衛者,相信中國的大門必將越開越大。(參與記者:劉春燕、孫曉玲、宮若涵、白林、朱晟)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