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20年中國經濟怎麼幹?全面小康,六招提供支撐

2019-12-13 10:3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開欄的話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認真總結2019年經濟工作,深入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全面部署明年經濟工作。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圍繞這一歷史性目標,中國經濟宏觀政策呈現什麼樣的走向?三大攻堅戰如何推進?重點工作任務怎麼做?從今天起,本報推出“2020年中國經濟怎麼幹”系列報道,回應熱點問題。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繼續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關人士表示,明年中國經濟工作,將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抓好六項重點工作任務。在已經取得優異成績的基礎上,中國有信心、有能力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收官。

  如期實現有信心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中國共産黨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如期實現這一目標意義重大。”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説。

  牛犁對本報記者分析,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明年經濟增速保持在6%左右就能實現經濟總量翻番的目標,這是可以做到的。“不僅要在量上實現目標,更重要的是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4.2%、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居民預期壽命由新中國成立之初的35歲提高到2018年的77歲、全國首批實施《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的74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42%、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降至28.4%、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之比降至2.69、城鎮新增就業連續6年超過1300萬人、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中國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已經達到了較高水準,成效實實在在。

  “今年以來,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中國經濟依然保持持續健康發展態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給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奠定了基礎,為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收官增添了信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

  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成為重中之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六項重點工作任務,其中“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位列第一。

  會議強調,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新時代抓發展,必須更加突出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推動高品質發展。

  “五大發展理念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五大抓手,是針對中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牛犁説,中共十八大以來,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中國經濟實力再上新臺階,經濟增速仍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同時,面對下行壓力,中國沒有放鬆生態環境工作、未將房地産作為短期刺激手段,重視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科技創新,經濟高品質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會議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適應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必然要求,緊緊扭住新發展理念推動發展,把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各種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上。

  張立群認為,此次會議關於新發展理念的部署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這不僅體現在經濟發展方面,同時也包括社會治理等方方面面。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要求我們在接下來的工作中著重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加快從關注“有沒有”向重視“好不好”轉變,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會議指出,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要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完成,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政策、資金重點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傾斜,落實産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等措施,嚴把貧困人口退出關,鞏固脫貧成果。

  牛犁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貧困地區,特別是在深度貧困地區。今年以來,精準脫貧成效顯著,年底全國95%左右現行標準的貧困人口預計將實現脫貧,接下來的5%很關鍵,必須採取更有針對性、更有力的舉措。

  “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濟邁向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能否兌現承諾、交出合格歷史答卷,三大攻堅戰是必須跨越的關口。”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説。

  張立群認為,發展的成果最終應體現在人民群眾生活的實質改善上,要確保民生特別是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就業等方面還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會議強調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有效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上學難問題、大力發展租賃住房等措施很有必要。

  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會議還強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明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這將為各項政策措施落地提供良好的環境,為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保障;同時,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可以在繼續深化減稅降費、以專項債等推動基建投資增長以及支援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等方面採取更多措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必要保障。”牛犁説。

  邱海峰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