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拉勾”的希望| 中國有故事

2019-12-13 13:11:00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字號

  導讀

  “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這句童謠,地球人小時候都説過。

  可是,誰會因為這句話改變了一生?

  范明珠就是這樣。在看不見曙光的日子裏,一次簡簡單單的拉勾,曾經喚起了她所有的希望。

  只為一個能夠讀書的希望,不知有多少人付出了多少努力和艱辛。

  如今,“希望工程”這四個字早已家喻戶曉,人們甚至習以為常。不知不覺間,這項事業竟已邁過了30年時光。

  當年瞪著大眼睛的孩子們已長大成人,當年奔波山鄉的攝影師已兩鬢如霜。我們再次翻開那本舊相冊,去追尋一個溫暖的故事……

  “大眼睛”蘇明娟、“大鼻涕”胡善輝、“小光頭”張天義,看這幾張照片,人們總會想到“希望工程”。這些照片的拍攝者是同一個人,名叫解海龍。

  “希望工程”實施之初,《中國青年報》攝影記者解海龍就成為了一名志願者,投身到這項公益活動之中,一幹就是30年。

  1986年,國家開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但還有很多孩子上不了學。他奔走在貧困地區的山水之間,接觸了數萬名孩子,拍攝了大量影像。

  30年過去了,他始終忘不了照片中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忘不了那一聲聲“我要上學”的呼喊,也忘不了一個“拉勾”的故事。

  當年,那裏貧窮落後,孩子們上學只是為了不當文盲。

  解海龍來到學校看望孩子們,為大家拍照,他問道:“你們都有什麼理想啊?”孩子們都積極地説想當老師,想當解放軍。只有范明珠怯生生地躲在一旁,眼淚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幾個月後,范明珠的故事登上了報紙。希望工程決定資助她。

  一次簡單的拉勾,竟成了范明珠的一種信念。她以此鼓勵著自己,對未來要充滿希望。5年後,在她讀高一時,解海龍如約到學校來看她。范明珠非常驚訝,這位叔叔居然真的記得那個“拉勾”的約定!

  這個約定支撐著范明珠,她一直沒有放棄學習,上大學,讀博士,直到出國深造。如今,范明珠正準備回國工作,她説自己的夢想是希望工程點燃的,現在也想繼續傳承這份溫暖,幫助更多的孩子。

  如今,解海龍已經退休,但他依然背著相機東奔西跑,他想拍出更多更好的故事,將“希望”的力量傳遞下去。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