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有望再創新高 中俄貿易額全年將突破1100億美元

2019-12-13 10:3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隨著中俄貿易量逐年攀升,內蒙古滿洲裏鐵路口岸在冬季十分繁忙,當地鐵路員工在嚴寒中堅守崗位,創造便捷、高效的貨物運輸快速通道。圖為滿洲裏鐵路口岸站裝卸二車間原木換裝場區工作人員進行原木裝車作業。

  12月12日,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高峰介紹,今年以來,中俄雙邊經貿合作規模穩步擴大,品質持續優化,邁上新臺階,“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的特點更加凸顯。

  具體來看,主要呈現如下特徵:

  一是雙邊貿易有望再創新高。目前,中國穩居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國的地位,俄羅斯是中國第十大貿易夥伴。根據中方的統計,今年前11個月中俄雙邊貿易額再次突破1000億美元,達到1003.2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1%。如果保持這一增速,全年雙邊貿易額有望突破1100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同時,雙邊貿易結構持續優化。今年前10個月,中方自俄羅斯進口農産品同比增長了12.4%、對俄羅斯出口汽車增長了66.4%。農業、服務貿易、高新技術産品等新的貿易增長點不斷涌現。雙方正在編制《至2024年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高品質發展的路線圖》,確保實現2000億美元貿易目標。

  二是對俄“走出去”和戰略性大項目合作成效顯著。今年1—10月,中國對俄直接投資同比增長了10.7%,新簽工程承包合同153.8億美元,是去年的5倍多,一批汽車、製造、電子商務領域的中資企業在俄羅斯投資的項目順利投産落地。戰略性大項目方面,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本月初剛剛投産通氣,中方企業成功參股“北極液化氣—2”項目,同江鐵路橋、黑河公路橋年內相繼合龍,配套口岸建設目前正在積極推進,雙方正在組建聯合科技創新基金,在核能、航空、航太、衛星導航、資訊技術等領域的合作也在順利推進。

  三是地方合作走深走實。今年是“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的收官之年,雙方積極落實《中俄遠東合作發展規劃》和《“東北—遠東”農業合作規劃》,充分利用第二屆進博會、第六屆中俄博覽會、俄羅斯東方經濟論壇、聖彼得堡經濟論壇等重點展會平臺,推動兩國地方和企業深度合作。雙方合作的需求和潛力正在不斷得到釋放。目前,中國穩居俄羅斯遠東地區主要貿易夥伴和最大的外資來源國地位。

  四是制度協調持續推進。《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經貿合作協議》於今年10月份正式生效,中俄兩國經貿、海關、質檢等部門密切協作,不斷提升雙邊貿易投資便利化的水準,中俄經貿合作向“項目帶動+制度推動”的雙輪驅動模式轉變。雙方在世貿組織、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多邊框架內保持密切的溝通協調,支援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2020—2021年是兩國元首確定的‘中俄科技創新年’。我們將以此為契機,以實現2000億美元貿易目標為主線,持續推動中俄各領域務實合作,打造更高水準、更加緊密的中俄經貿關係,不斷豐富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內涵。”高峰表示。

  王俊嶺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