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穩健前行】制度自信的時代表達

2019-11-27 11:50:00
來源:求是網
字號

  編者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生長于中國社會土壤,形成于革命、建設、改革長期實踐,是植根中華歷史文化傳統、吸收借鑒人類制度文明有益成果豐富起來的,不僅保障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也為多元文明共生並進的人類社會發展增添更多色調、更多範式、更多選擇。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從13個方面系統總結和深刻闡述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緊緊圍繞“堅持和鞏固什麼” “完善和發展什麼”,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提出了把新時代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的根本要求,是我們堅定“四個自信”的基本依據。為深入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中央網信辦與求是雜誌社共同組織“中國穩健前行”網上理論傳播專欄,邀請思想理論界專家學者撰寫系列理論文章,今天在求是網推出第3篇,敬請關注。

  內容摘要:《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中國共産黨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持續探索而提出的系統答卷,立足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實際作出的自信宣言,回應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實要求的行動綱領,生動體現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探索的不斷深化。《決定》更是中國共産黨人和中國人民制度自信的時代表達。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這是新時代的中國共産黨人從黨的十九大確立的戰略目標和重大任務出發,推出的治國理政系統制度圖譜,是中國共産黨人和中國人民制度自信的時代表達,更為我們進一步推進民族復興偉業立下了堅實的制度之基。

  持續探索的系統答卷

  這是中國共産黨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持續探索而提出的系統答卷。

  在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中,基於對歷史發展正反兩方面經驗的深刻總結,我們黨越來越增進了堅定的制度自覺。加強制度建設,不斷完善黨和國家各項制度,也越來越成為中國共産黨人奮鬥和探索中的重要內容。

  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明確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從那時起,建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這個目標,貫穿在我們黨不懈奮鬥的實踐探索裏。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命題,並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十九屆四中全會鄭重推出《決定》,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改革開放以來、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領導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實踐的系統總結,為回應 “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這一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課題,提交了系統答卷。

  立足實際的自信宣言

  這是中國共産黨人立足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實際作出的自信宣言。

  鄧小平同志1992年提出的“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目標,即將到30年時間期限;再過兩年,要迎來十四大確定並被我們黨反覆強調的“我們將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重要時間節點——“建黨一百週年”。

  《決定》就是在這一重要時間節點即將到來之際,全面總結我國國家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積累的經驗、形成的原則,所作出的以事實為根據、堅定而自信的制度宣言。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復興的進程、奇跡的創造,無疑離不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有效支撐。

  正如《決定》所指出的: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決定》專門從13個方面集中概括呈現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立足的正是我們制度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正是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所推動的、無可辯駁的發展事實。

  回應時代的行動綱領

  這是中國共産黨人回應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實要求的行動綱領。

  回顧和總結我們已經走過的路、已經建成的事業,是為了進一步走好新的征程,開創更大的輝煌。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我們所擁有的信心前所未有,我們所面臨的挑戰也前所未有。面向未來,我們對制度建設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就《決定》所作説明中指出的那樣:“相比過去,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頂層設計的要求更高,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強,相應地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之所以是我們新時代謀劃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始終緊扣的主軸,重要原因正在於此。

  《決定》正是緊緊圍繞這個主軸,以主體篇幅,系統闡述了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部署了需要深化的重大體制機制改革、需要推進的重點工作任務,明確而且有力回答了“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確立了我們在新時代進一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行動綱領。

  深化認識的生動體現

  這是中國共産黨人不斷深化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探索的生動體現。

  《決定》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成熟與定型程度,是中國共産黨人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與把握程度的重要標誌。

  《決定》所概括的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是我們的發展實踐所檢驗出來的,也是我們的客觀現實所凸顯出來的,凝聚著我們黨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艱辛探索、自覺遵循與積極實踐。

  《決定》對“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的進一步強調,以及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建設的系統闡述和部署,都體現著我們黨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新成果,並從制度建設的角度,對新時代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一步作出了深刻回答。

  堅定制度自信,全面落實《決定》的各項部署,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我們便一定能夠寫出“中國之治”的新篇章,創造中華民族新的輝煌。

  (作者:沈壯海,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