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民財評:“雙十一”,夠真誠才能更盈利

2019-11-05 13:46:0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字號

  日前,北京市五部門對10家電子商務平臺進行“雙十一”網路促銷行政指導,要求各平臺及時發現並制止虛構原價、先漲後降、不履行價格承諾等違法行為。指導意見直擊近年來網路購物的亂象,得到消費者的廣泛好評。

  每逢“雙十一”,各大購物網站就會早早地進行預熱,領券、疊加、滿減、預售、搶購……各種促銷方式讓人眼花繚亂。付定金可打折、前2000名半價、分享返現、關注簽到領代金券……為了獲得最優價格,消費者需要完成一道道“燒腦”的數學邏輯題,還要識破一些商家先漲後降、變換規格等伎倆。有網友不禁感嘆,“沒點奧數功底,都不配過‘雙十一’了!”。這種行為看似增加熱度,實際上消費者卻難以獲得優質的體驗服務,招致消費者的厭煩,也是必然的結果。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作為國內市場興起的網路促銷活動,經過11年的發展已成為全球著名的購物節。每年都創造出令人震驚的銷售業績。近年來,商家為充分挖掘用戶需求,提升用戶參與度,更是早就在十月中下旬就開始了各類預熱活動。消費者根據規定時間提前參與參加預熱、預購活動,就有機會獲得商家最低的優惠,搶購到最實惠的商品。

  購物應帶給消費者愉悅的體驗。商家舉辦促銷活動,設置一些規則增加趣味性,能增加消費者獲得感,並提升用戶粘性、挖掘潛在需求。這確實是行銷的一種重要手段。但任何事情都應當適度,一旦規則過於複雜,則必然喪失趣味,甚至惹人反感,反而使消費者就失去了購買的衝動。事實證明,不少網友表示,自己買買買的慾望在“雙十一”各商家的預售套路面前,都化為烏有。

  與商家而言,把握銷售機遇固然重要,但對顧客真誠相待才是重中之重。每年“雙十一”過後消費者都會吐槽:因商家過分宣傳,消費者購買了過量或無用商品要求退貨;商家低價促銷産品存在品質問題,或與平日産品存在差別;商家先提價再減價,“雙十一”購得價格與平時無異甚至高於平時……一些商家抓住消費者狂歡時的購物衝動,以誇張的表達、複雜的優惠吸引下單,營造出海量訂單,看似大獲全勝,實則飲鴆止渴。商家不能將消費者視為待宰的羔羊。誠實守信是商家贏得市場的關鍵,任何依靠坑蒙拐騙獲得的利潤都不可能長久,甚至還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據了解,每年“雙十一”過後就會迎來退貨潮,不僅商家運營成本極大增加,而且給消費者留下糟糕印象。希望市場永續,真誠相待當是第一原則。

  要挖掘消費者潛力,就要牢牢樹立消費者至上的理念。商家需要換位思考,要充分了解消費者最大的需求和消費過程中的痛點。毫無疑問,價廉物美是消費者永恒的追求。商家要想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最直接、有效且長效的方法就是在保證商品品質的基礎上給出最大限度的優惠。簡化購物中心的形式主義,優化購物流程、提升購物體驗,以解決狂歡節購物過程中,流程多、演算法多等痛點問題。只要商家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解決了消費過程中的痛點,消費者自然會用腳投票。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作為電子商務的一個創造,造福了商家,也造福了消費者。然而再好的平臺也需要用心維護,唯有真誠才能擦亮金字招牌。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