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電商賣房對房市有影響嗎?

2019-10-30 10:06:00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雙十一”臨近,有電商平臺計劃推出特價房源,其中涉及學區房、地鐵房和景區房等,引起輿論關注。不少消費者期待,電商平臺介入房地産市場,是否能幫助自己買到便宜實惠的房子。

  事實上,在電商平臺上,賣房早已有之,只不過多是法拍房。眾所週知的是,法拍房之所以會價格相對於正常房屋較低,是因為其本身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畢竟原房主並非主動願意交易,對於促成交房的配合度有限,加之各地政策不一,可能出現各種不可控情況。例如對於是否可以使用貸款有一定限制、有的房屋存在長期租賃無法打破、個別原房主不配合交房、房屋可能涉及其他民事糾紛、交房掣肘導致落戶和入住困難等,這些因素都使得法拍房雖然價格便宜,但未必購買者一定能得到真實惠。

  電商平臺對於商品的降價效應,原因有二。其一是過去的線下交易中,消費者交易成本較高,所以難以貨比多家,商家與消費者之間存在資訊不對稱,電商平臺使得所有貨源同時比較、充分競爭,也盡可能減少了價格壟斷的可能;其二,商家在網上經營,減少了諸多房租、水電、人力等綜合成本,使得經營成本下降,商品降價的空間自然增大。

  但是,對於二手房交易而言,房屋仲介的收費是與房價分開計算的,即便省卻了仲介店面成本,也難以體現在房價之中,一手房亦然。在房地産供不應求的城市中,開發商的綜合行銷成本佔房價的比例非常有限。

  更何況,房源上網也是早已有之的銷售方式,諸多房地産線上網站可以提供全國各省市的房源資訊,消費者完全可以有效對比。從這點來説,如果僅僅是提供充分競爭的機會和減少線下交易成本,電商平臺實際能為“房子便宜又實惠”所做的非常有限。更不必説部分開發商為此放出來的少量特價房源,這些房源數量少,無法滿足更多剛需,行銷推介意義反而更大。

  在現有市場環境下,寄希望於電商賣房實現“房價如蔥”並不現實,畢竟房屋定價的考量是多重的,構成的房屋成本也是多樣的,並不能因為交易方式變化而大幅度減少。但是,電商參與賣房,特別是突破法拍房範疇介入一手房和二手房,對於房地産交易市場的影響則是有益的。

  相對於二手房線上平臺多采用“刊登公告、坐等聯繫”的推介方式,電商平臺主動出擊的行銷策略,會對二手房交易模式産生積極影響,對消費者更為有利。更為關鍵的是,電商平臺能否讓房地産的交易過程更加簡化,交易成本降低,甚至於打破房屋仲介對相應區域的房源壟斷,值得期待。房價當然不會“如蔥”,但選購和交易流程卻可以像“買蔥”一樣。

  當然,如果電商平臺真的能夠改變房地産交易市場,特別是對促成買家市場有積極影響。那麼,其是否會改變消費者對於房價的預期,也未必可知。

  本報記者 趙昂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