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創造美好 守護幸福 我們的名字叫“快遞小哥”

2019-03-01 16:03: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他們起早貪黑、風塵僕僕,他們走街串巷、風雨無阻,他們是一群穿梭在城市鄉鎮,為億萬人民生活帶來便捷的辛勤勞動者,他們是新時代一支數量龐大的新興就業群體,他們同樣是一群執著于創造、守護美好生活的追夢人,他們就是快遞小哥。

  2018年12月31日,習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點讚快遞小哥等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

  如今,讓我們走進城市的大街小巷,走近快遞小哥,去近觀他們的生活工作、聆聽他們的酸甜苦辣,感受他們用樸實、辛勤的奮鬥去追逐夢想,創造新生活。

  焦德鵬:入行8年,在這裡收穫愛情,用奮鬥去逐夢

  2011年5月,來自安徽滁州的焦德鵬來到北京,加入中通快遞,而這也是他踏入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

  8年來,在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焦德鵬一直負責科貿電子城二層賣場的取件、派件工作。

  每天早晨6點50分,焦德鵬都會趕到公司打卡,然後正式開始一天的工作。

  “下班時間很難固定,基本都是在晚上9點左右,忙的時候也會到夜裏11點多,曾經最長連續工作了將近17個小時。”焦德鵬告訴記者,從下午2點到晚上8點,是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候,基本沒有休息時間。

  “我每天對接的客戶群體有幾百個,由於負責片區屬於電子産品賣場,我每天的派件量較少,但是取件量十分巨大。”焦德鵬説,普通日的取件量在1200件至1300件,較忙時會達到1600件至1700件,而到了“雙十一”“雙十二”高峰期,取件量會飆升至2000件至3000件。

  8年來,焦德鵬早已習慣了體力上的磨練,在心理上也愈加成熟。

  入行第二年,焦德鵬曾將一個價值不菲的快遞“送丟”,和客戶難以避免發生了一些爭執。

  “其實快遞我是送到了,只是因為一些原因沒能親自交到客戶本人手上,導致客戶最後沒能拿到快件。”時隔多年,焦德鵬依然忘不了當時內心所受到的委屈。不過,當時客戶看他年輕又剛入行,沒有追究賠償責任。

  這次難忘的經歷對焦德鵬觸動很大,“對於剛剛步入社會參加工作的我來説是一次教育、教訓,更多的是感動。”焦德鵬説。

  現實中,並不是所有快遞出現差錯的狀況都能如此妥善處理,為此遭到投訴的情況其實屢有發生。

  對此,焦德鵬認為,“作為服務行業,更多的可能還是我們自身的問題。其實大多數客戶是很好溝通的,只要事先打電話聯繫,並確認放在某一具體位置,客戶並不會去刻意為難。”

  8年快遞經歷,焦德鵬稱得上是快遞一線的“老兵”了。每天的奔波勞碌,讓焦德鵬發生著蛻變。

  談及這8年快遞一線的工作經歷對自己的改變,焦德鵬感慨道,“快遞行業挺鍛鍊人的,因為要和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以前的我不怎麼愛説話,現如今我的溝通交際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其實,發生在焦德鵬身上的改變不止於此。從初入行時的年收入不及5萬元,到如今年收入逾10萬元,焦德鵬用自己的奮鬥改善生活。

  2013年,焦德鵬在公司內部聯誼會上收穫了愛情,3年後,組建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如今,焦德鵬的兒子已經兩歲了,愛人和孩子都在安徽老家。

  面對新的一年,焦德鵬説他有一個小目標。“今年想多賺點錢,然後自己出去承包網點,自己給自己幹,也希望客戶與快遞小哥彼此之間能有更多理解的空間。”

  徐爐軍:希望居有定所,安心工作,服務好快遞行業“最後一公里”

  來自浙江桐廬的徐爐軍是一名韻達快遞小哥,負責著北京通州梨園地區三個住宅小區40多棟住宅樓的取件、派件工作。

  從25歲到35歲,徐爐軍已經在北京打拼了10年。其實,在來北京之前,徐爐軍就曾在上海幹過快遞。

  和商戶客戶群取件多、派件少的特點正相反,住戶客戶群主要是取件少、派件多。

  “淡季每天一百五六十單,平常一般兩百多單,‘雙十一’後會翻倍,每天增至四五百單,這種情況會持續半個月的時間。”徐爐軍介紹,從一早六七點忙到夜裏十一二點,也是常有的事。

  10年間,徐爐軍早已習慣了披星戴月、起早貪黑的工作節奏。忙碌的時候顧不上吃飯,累了乏了就隨便找個地方歇上一會兒。

  從業10年,徐爐軍也深刻感到身處服務行業的快遞小哥們的苦衷。

  “之前有一次送貨,快遞包裝紙盒在運輸過程中有點損壞,但並不影響內部物品的正常使用。客戶不滿意,堅決要投訴,我説好話、提著果籃到府去道歉都無濟於事,最後按規定罰款1000元。”徐爐軍無奈講道。

  有時,客戶白天不在家,徐爐軍按對方要求將快遞放在小區快遞櫃。等到晚上七八點鐘,客戶回到家裏,想起快遞沒到,懶於下樓,就會再次要求已返回單位的徐爐軍將快遞送到家裏。

  現實中,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特點,也有每個行業的痛點。

  對於徐爐軍而言,他深知“快遞行業作為服務行業,服務好客戶,就是宗旨”。在工作中,他也感受到客戶的關心,遞瓶水、坐下稍歇片刻,或者哪怕只一句感謝,都曾讓徐爐軍倍感溫暖。

  而今,習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賀詞裏專門提到快遞小哥等群體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在春節前夕又去看望慰問一線快遞小哥,稱他們是“最辛勤的勞動者”,這讓徐爐軍特別激動,深切感受到了黨和國家對於快遞行業的關注和關心,這也成為他們繼續前進的動力。

  徐爐軍説,他在2019年最大的期望就是居有定所,安心工作,服務好快遞行業的“最後一公里”,為便利人民生活作出自己的貢獻。

  宋學文:面對未來,我們一定會擼起袖子加油幹

  入行8年,來自內蒙古赤峰的京東快遞小哥宋學文同樣見證著快遞行業的飛速發展和變遷。

  “當初聽説快遞員是一個多勞多得的群體,只要踏實肯幹,收入就比較穩定。於是就萌生了當快遞員的想法,一幹就是這麼多年。”37歲的宋學文這樣回顧入行時的想法。

  正是憑藉這麼多年來的踏實肯幹和勤勞付出,宋學文成為第一個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快遞小哥。

  從北京海淀萬柳到中關村,如今,宋學文已是公司北京海淀中關村鼎好營業部的負責人,肩負著鼎好電子商城周邊區域的快遞配送任務。

  “我負責鼎好片區已經有4年的時間,自己也早已和這裡的客戶打成一片,每天的收派件數都在300余件。每年‘雙十一’、‘雙十二’特別忙,顧不上吃飯,連快遞件都收發不過來。往往這個時候,片區內關係特別好的客戶都會主動為我準備午飯,甚至幫我理貨清貨”,宋學文説。

  天氣情況惡劣、派送車輛損壞、超大物件往往會嚴重影響快遞派送的時效性,這是所有快遞員都最不願意面對卻時常發生的情況。

  “客戶催單是常有的事情,而且不是每個客戶都能去理解你。”面對這種情況,宋學文有著自己的辦法,“每次遇到問題我都會進行總結,想出一到兩項應對方案。比如和自己的同事組成3至5個人的小團隊,遇到問題可以找就近的同事幫忙,對派送車輛和備用派送車輛進行定期檢查,盡力規避可能出現的車輛問題。”

  近幾年,隨著快遞行業快速發展,快遞小哥的地位不斷得到提高和改善,越來越受到客戶的理解和尊重。

  “説實話收入是越來越多,生活越來越好,心裏也越來越暖。”宋學文説,習近平主席對於快遞小哥的點讚和看望慰問,令整個行業都倍感振奮,也成為他們服務好人民群眾的源泉動力。

  面對智慧化快遞時代的到來,宋學文始終認為,“我們一線快遞員要多學習相關業務知識,快遞業務發展與變化很快,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主動。”

  2018年下半年,宋學文剛剛結束為期4個月的無人機運營培訓。

  “我們一定會擼起袖子加油幹。”面對未來,宋學文充滿期待。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