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近平曾登門看望的這位老人,獲得共和國勳章

2019-10-07 11:36:00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字號

  金秋的陽光灑向大地,人民大會堂溫暖而莊重。

  9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在這裡隆重舉行。

  授勳儀式前,習近平和獲獎者們一同進入會場。他們中間有人馳騁疆場為建立和保衛新中國浴血奮戰,有人隱姓埋名為中華鑄造國之重器,有人戍邊守海誓讓祖國金甌無缺,有人奔走荒野畢生只為消除饑饉,有人專注科研數十載讓中國航太騰飛,有人盡心竭力為兩國友誼做出卓越貢獻……

  雖然很多人已步履蹣跚,甚至坐著輪椅,但他們的目光始終從容而堅定。

1

  進入會場時,在習近平右手邊的是孫家棟,這位今年步入“90”後的航太科技專家,是我國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創者之一,他伴隨新中國的航太事業走過了60余載風雨兼程。

  8年前,習近平還曾登門拜訪過他。

  那是2011年的農曆小年,隆冬的北京雖寒冷但處處洋溢著迎接新春的喜慶氣氛。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登門看望了三位為新中國科技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其中就包括孫家棟院士。

  在孫家棟家中,習近平坐在孫老和他的愛人中間,關切地詢問他的身體和起居情況,並對他為我國航太科技事業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表示敬意和感謝。

  孫家棟向習近平發表了自己對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的意見和建議,習近平聽得認真。

  習近平在交談中説,“兩彈一星”精神激勵和鼓舞了幾代人,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廣大航太工作者培育和發揚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太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的延續和發展。

  孫家棟正是1999年我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3位獲得者之一。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顆探月衛星……中國航太史上一個又一個第一次,他都親身參與。

  出生於1929年的孫家棟,年少時便顯露出堅韌的品格。他曾因左撇子被學校勸退,但僅用一年時間就學會了熟練使用右手。

  21歲時,孫家棟應招入伍,隨後獲得去蘇聯學習飛機製造的機會。求學7年,他帶著 “史達林金質獎章”,登上了歸國的列車。

  回國後,孫家棟被抽調進新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從事9年導彈工作後,孫家棟的命運來了個急轉彎:錢學森先生親自點將,37歲的他成為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技術總負責人。

  在要資料沒資料、要經驗沒經驗、要專家沒專家的窘境下,研製“上得去、抓得住、聽得著、看得見”的衛星,難度可想而知,用孫家棟的話説:“第一、不知道這個事怎麼幹;第二、大家都沒幹過;第三、你要幹這件事情,要用的東西沒有。可以説是一窮二白。”

  但當時,國外衛星已紛紛上天,時不我待,再晚就要成為中華民族的“罪人”。抱著這樣的心態,孫家棟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

  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那一年,孫家棟41歲。“(消息)公佈了以後,我們坐車就往天安門跑,到天安門進不去了,已經人山人海了,都在慶祝。”

  比起發射成功時的激動,令孫家棟同樣難忘的還有失敗。

  1974年11月5日,由孫家棟擔任技術負責人的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在升空20秒後爆炸。“我跑出地下室,只看見沙漠裏一片火海,整個腦子一片空白,痛哭起來。”之後的三天三夜,孫家棟和同事們在滴水成冰的沙漠裏,一寸一寸地尋找火箭殘骸,把所有的螺絲釘、小銅塊、小線頭一點點收集起來,搜尋事故原因。

  最終發現是由於火箭控制系統內的一小段導線,在火箭發射時受到劇烈震動斷開了。“一個裂痕就牽扯到整個航太産品的成敗,這個教訓太深刻了!”就像恩師錢學森當初所做的那樣,孫家棟承擔了失敗的責任。“從此我們就狠抓品質,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嚴格的品質管理系統。”一年後,一顆新的衛星騰空而起。

  2009年,孫家棟80歲生日時,錢學森致信祝賀。錢學森在信中説:“自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首戰告捷起,到繞月探測工程的圓滿成功,您幾十年來為中國航太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共和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

  2004年,我國正式啟動探月工程,已是75歲高齡的孫家棟再次披掛上陣,挑起工程總設計師的重任。

  探月工程風險很大,很多人不理解,早已功成名就的孫家棟為什麼還要接受這項充滿風險的工作,萬一失敗了,他輝煌的航太生涯就可能蒙上陰影。

  孫家棟卻毫不猶豫:“國家需要,我就去做。”

  2007年,嫦娥一號衛星順利完成環繞月球的信號傳來,航太飛行指揮控制中心內,大家歡呼,擁抱,振臂慶祝。孫家棟卻默默轉身,低頭掏出手絹,抹去激動的淚水。

  曾經有人統計,中國發射的前一百顆衛星中,有三分之一是在孫家棟領導下成功發射的。孫家棟的人生已經和祖國的航太事業融為一體。

1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習近平説:“英雄模範們用行動再次證明,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只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奮鬥精神,腳踏實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

  踏著榜樣的足跡前行,新時代的追夢人定將繪就一幅更加廣闊動人的奮進畫卷。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