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廣大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中引起熱烈反響

2019-10-07 09:43: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 題: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廣大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中引起熱烈反響

  新華社記者胡浩、施雨岑、王鵬

  70年,人類歷史長河的彈指一瞬。

  70年,新中國創造了“當驚世界殊”的偉大奇跡。

  “中國的昨天已經寫在人類的史冊上,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的盛況讓廣大知識分子、青年學生深感驕傲,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令大家無比振奮。大家堅信,歷史照亮未來,征程未有窮期,千千萬萬努力奮鬥的力量匯聚在一起,必將書寫更新更美的時代篇章。

  歌唱,為祖國史詩般的進步禮讚

  天安門廣場上,全場齊聲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深刻闡明新中國70年創造的人間奇跡,豪邁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未來。億萬中華兒女滿懷豪情、充滿自信。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置身莊嚴的歌聲中,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感慨萬千。這位被譽為“敦煌的女兒”的老人,剛剛獲得“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

  “今日欣欣向榮的敦煌和曾經慘遭列強掠奪破壞的敦煌,鮮明對比正是中國今昔巨變的縮影。我忘不了,國家在無比困難的時候撥出鉅款,挽救了瀕臨崩塌毀壞的莫高窟;我忘不了,國家鼓勵敦煌吸納人才、開展國內外合作;我忘不了,國家給予機會,促使我們實施文物科技保護,開展‘數字敦煌’實踐,讓敦煌在服務人民的過程中獲得更加強大的生命力……”老人挺直腰桿堅定地説,“雖年過八十,但只要我一息尚存,必將為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盡心竭力,貢獻自己的力量。”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今天,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偉大祖國的地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

  曾親眼見證舊中國、舊社會如何分崩離析,王蒙深信,新中國的命運就是自己的命運。這位與新中國共同成長起來的著名作家説:“新中國的成立、發展、建設是我一生的經歷,也是我創作的主題。新時代必將是大有可為的時代,我希望一直寫下去,為國家、民族和歷史創造新時代的經典。”

  “前進!前進!前進!進!”

  千里之外,剛從西太平洋執行科考任務返回青島奧帆基地的中國海洋大學“東方紅3”船上,傳來陣陣激昂的國歌聲。通過一次次科考任務,這艘新一代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為我國開展高品質綜合科學考察、高層次人才培養、高水準科學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發與應用貢獻了力量。

  船長蔣六甲説:“今天在船上升起國旗、唱起國歌,我們心中充滿力量。70年來,我國海洋事業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對未來的航程充滿信心。我們會踏踏實實完成每一段航程,執行好每一次任務,讓‘東方紅3’成為國之重器,為建設海洋強國貢獻力量。”

  愛國,凝聚成一往無前的力量

  道路決定民族命運,制度護航復興之路。

  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石瑛説,70年的滄桑巨變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展現了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創造力和強大生命力。

  新中國70年巨變的根本原因,70年曆史性變革的內在邏輯,就是中國共産黨的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揭示,新的歷史起點上再起航,必須高舉旗幟、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必須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北京市第八中學校長王俊成説,“我們黨立志於中華民族韆鞦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我們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播到學生心中,把他們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新中國70年巨變最偉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合力。

  新中國之所以能不斷攻堅克難、開拓前行,關鍵就在於中國人民始終同舟共濟、團結一心,凝聚起如鋼似鐵、堅不可摧的強大力量。

  “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用短短70年將一個積貧積弱、百廢待興的國家建設成一個團結統一、繁榮富強的新中國,身為一名中國人我對此感到無比驕傲與自豪。”來自香港的蘭州大學2019級新生林世鴻説,“我相信,在我們新一代青年的共同努力下,祖國一定會更加繁榮昌盛。”

  不管前進路上有多少風險挑戰,只要我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中國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就能跨越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走在“民族團結”方陣中,就讀于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的維吾爾族小夥子伊力爾江哈力克感覺溫暖幸福。“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他説,儘管排練很辛苦,但自己感覺無比榮耀,“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讓所有的苦和累都化為動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要貢獻自己的力量,與各族人民共用中華民族新的光榮和夢想”。

  奔跑,把圓夢的輝煌寫在未來

  輝煌載入史冊,征程更加輝煌。在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奮鬥的逐夢征途中,中華民族向著下一個目標出發。

  “愛國,絕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要把個人的人生理想同祖國的前途命運結合在一起。”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高銘暄已是91歲高齡。他説,“我身體還可以,還要繼續工作,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和法學界的同仁們一道,推動我國法學體系不斷發展完善,為我國法學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在“創新驅動”方陣中走過天安門廣場,華北電力大學控制與電腦工程學院學生辛文昱深感重任在肩。

  “正是無數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精神,讓越來越多的‘中國創造’‘中國智造’成為國際市場的閃亮名片。在未來,我也要用自己的所學,助力國家的科技發展走上新臺階。”辛文昱説。

  把個人奮鬥融入時代洪流,巍巍“中國號”巨輪破浪前行。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為我們堅定信心: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

  假期仍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文川説:“少年兒童的健康是健康中國的未來和希望。不斷提高醫療服務品質和服務水準,為保障兒童健康盡職盡責,就是我能獻給祖國的最好禮物。”

  “我與祖國共命運!”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本科生袁詩意説,“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70華誕的偉大日子,也是我的生日。作為輝煌歷史的見證者和新時代的年輕人,我一定會用實際行動愛國報國,為祖國的未來書寫更加精彩動人的華美篇章!”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