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尊崇英烈 重溫習近平的“紅色足跡”

2019-10-07 09:43:00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字號

9月30日上午,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到北京天安門廣場,出席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

  9月30日上午,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到北京天安門廣場,出席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

  聯播+天地英雄氣,浩然壯國魂。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我們迎來了第六個烈士紀念日。

  9月30日,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鮮艷挺拔的紅掌、芬芳吐蕊的百合、輕盈綻放的文心蘭,寄託著對人民英雄的崇高敬意。

  這是以國家之名尊崇英烈的體現,表達出最高規格、最深情意的由衷緬懷。

  河北西柏坡、山東沂蒙山區、貴州遵義、江西井岡山、大別山區、呂梁山區,還有今年的江西于都、甘肅高臺、河南新縣,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緬懷革命先烈,以深情的瞻仰、真切的話語,向全黨全社會注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尊崇英雄的強大正能量。

  今天,央視網《聯播+》和您一起重溫習近平的“紅色足跡”,領悟足跡中的初心。

2019年8月20日,習近平來到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瞻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碑,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

  2019年8月20日,習近平來到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瞻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碑,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

  紅色足跡印初心:緬懷革命先烈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強調:“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

  每當前往革命老區考察調研,習近平都會去瞻仰革命歷史紀念場所。2019年,在習近平的考察調研過程中,“紅色足跡”更深深打動人心。

  5月,習近平去江西考察調研,與紅軍後代、革命烈士家屬代表親切交談;8月,他去甘肅考察調研,瞻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碑和陣亡烈士公墓,參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9月12日,他專程前往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瞻仰雙清別墅、來青軒等革命舊址,參觀香山革命紀念館;僅僅4天后,習近平到河南考察調研,第一站就是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

  在河南,談及為何首站來到烈士陵園,習近平強調,目的是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緬懷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靈。

  “新中國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這些年,習近平走過的“紅色足跡”,亦如鄭重地和人民群眾説:“要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

2019年9月16日,習近平來到位於信陽市新縣的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瞻仰革命烈士紀念堂。

  2019年9月16日,習近平來到位於信陽市新縣的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瞻仰革命烈士紀念堂。

  紅色足跡印初心:堅定理想信念

  今天,我們國家的獨立自主,民族的發展繁榮,人民的幸福生活,都離不開革命先輩的浴血奮鬥和英勇犧牲。

  在江西于都,1934年,30萬于都人民與中央紅軍心連心,用自家的房樑、門板,幫助紅軍搭起浮橋,讓紅軍主力8.6萬人避開敵機轟炸,順利進行戰略轉移。

  在甘肅高臺,1936年,紅軍西路軍2萬餘人計劃西渡黃河,不料遭遇敵方阻擊,堅持奮戰4個月,殲敵兩萬餘人。雖因寡不敵眾,幾乎全軍覆沒,但這種為了共産主義信仰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英勇獻身的精神,永遠值得尊敬和紀念。

  在河南新縣,這裡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作為僅次於中央蘇區的第二大革命根據地,從1921年黃麻起義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鄂豫皖蘇區武裝鬥爭不斷,走出了多支紅軍隊伍,創造了“大別山28年紅旗不倒”的奇跡……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碑、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紀念碑,今年,習近平曾先後三次敬獻花籃,深切緬懷這些為新中國誕生而付出生命的革命先烈。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不能忘記黨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記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當年的長征路,黨和紅軍正是依靠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最後取得了勝利;新長征路上,依然要靠全黨全國人民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志去奪取新的勝利。

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在贛州市于都縣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會見於都縣的紅軍後代、革命烈士家屬代表。

  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在贛州市于都縣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會見於都縣的紅軍後代、革命烈士家屬代表。

  紅色足跡印初心:傳承紅色基因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習近平的“紅色足跡”,是對紅色基因傳承的堅定信念,是共産黨人飲水思源時刻為民的情懷,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真實寫照。

  吃水不忘掘井人。革命先輩、革命先烈不能忘記,革命老區的父老鄉親也不能忘記。習近平多次與紅軍後代、革命烈士家屬代表親切交談,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關心照顧好為中國革命作出貢獻的老紅軍、老同志以及紅軍後代、革命烈士家屬。

  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都是黨和國家的紅色基因庫。習近平要求,“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習近平對黨員、幹部們同樣提出要求,“多學黨史、新中國史,自覺接受紅色傳統教育,常學常新,不斷感悟,鞏固和昇華理想信念。”

  今年9月,習近平在參觀香山革命紀念館時表示,緬懷這段歷史,就是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的革命精神、革命情懷和優良作風,以“趕考”的清醒和堅定答好新時代的答卷。

5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每年9月30日的烈士紀念日,我們都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

  每一次銘記,我們是從中汲取著前進的動力;每一次緬懷,我們是以更好的生活告慰先烈……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説:“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面向未來、面對挑戰,我們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