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實現全年預期發展目標有底氣

2019-09-17 13:1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8月份,國民經濟運作主要指標有升有降,工業生産略有放緩,服務業增長加快,市場銷售保持穩定,投資略有放緩。在一系列措施作用下,就業保持穩定,為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內需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消費增長處於需求升級和擴大加快的階段。

  9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8月份國民經濟運作數據。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6日舉行的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淩暉表示,受各種因素影響,8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出現一定的波動,但綜合來看,經濟運作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實現全年預期發展目標是有基礎、有條件的。

  經濟運作穩的態勢沒有變

  “8月份當月,國民經濟主要指標有升有降。從前8個月總體看,經濟運作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付淩暉説。

  從供給看,前8個月生産總體穩定,結構升級發展態勢持續。服務業生産指數增長7.0%,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快1.4個百分點。其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22.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長8.4%,工業持續升級的態勢沒有發生變化。

  從需求看,內需持續擴大,結構也在優化。8月份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5%,增速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前8個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20.8%,明顯快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化粧品類、文化辦公用品類等升級類商品消費保持較快增長,服務性消費增長勢頭也比較好。投資方面,前8個月固定資産投資增長5.5%。其中,高技術産業投資增長13%,快於全部投資增長;生態環保投資增長40%以上;教育領域投資增長19%,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增長15.1%。

  就業在繼續增加,價格形勢總體穩定。前8個月,城鎮新增就業達到984萬人,完成全年計劃目標任務89.5%。8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25歲至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4.5%,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20歲至24歲大專及以上人員調查失業率比上月回落1.9個百分點。前8個月,CPI同比上漲2.4%,仍然保持在全年預期目標之內。其中,扣掉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漲1.7%,與前7個月持平。

  從外貿和外資看,前8個月進出口額同比增長3.6%,其中出口增長6.1%,與歐盟、東盟等地區的進出口保持較快增長,與“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增長也保持較快增速。前8個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增長6.9%。8月末,全國外匯儲備3.1萬億美元,比上月末增加35億美元。

  CPI有望控制在預期目標

  8月份,CPI同比上漲2.8%,漲幅連續6個月處於“2時代”。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豬肉價格上漲明顯,下一步CPI走勢引發了諸多關注。

  “前8個月,CPI同比上漲2.4%, 8月份比上月略微擴大0.1個百分點,考慮到當前價格上漲的結構性特徵,價格形勢總體上保持穩定。”付淩暉分析説,當前價格上漲主要受食品價格上漲影響。8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0%,漲幅比上月擴大0.9個百分點,影響當月CPI同比漲幅1.9個百分點,佔2.8%的同比漲幅接近70%。其中,豬肉價格上漲46.7%,漲幅比上月擴大19.7個百分點,影響當月價格漲幅1.1個百分點,接近全部價格漲幅的40%。

  同時,前期漲幅比較高的鮮菜、鮮果等食品價格漲幅出現了回落。付淩暉説,8月份,蔬菜價格同比下降0.8%,連續18個月同比上漲之後首次轉降;鮮果前期漲幅比較大,隨著應季水果上市,8月份同比漲幅回落10個百分點以上。

  從非食品價格看,8月份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只有1.1%,漲幅比上月回落。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只有1.5%,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説明非食品價格是穩定的。

  付淩暉表示,下階段,價格保持總體穩定有較好的基礎。從食品價格看,今年的糧食生産保持總體穩定,夏糧和早稻産量合計比上年同期增長約0.4%,秋糧生産保持總體穩定,這為糧食供應奠定了很好基礎。國務院最近出臺一系列的舉措來支援生豬生産,在市場調節和政策支援下,豬肉市場供求會出現好轉。其他食品價格比較穩定,鮮菜、鮮果等價格漲幅在回落。

  從工業消費品看,工業生産能力比較強,工業品上漲動力有限。8月份當月,家用器具、通信工具等産品價格環比下降。從服務價格看,今年以來主要服務領域的價格同比漲幅在2%以上,保持溫和上漲。從貨幣條件看,貨幣供應量總體穩定,8月末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8.2%,與上月比略有加快,形勢穩定。

  “綜合各方麵條件看,當前價格保持穩定,CPI控制在全年預期目標範圍之內還是有基礎、有條件的。”付淩暉説。

  充分發揮優勢和有利條件

  今年以來,國際經濟環境複雜多變,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全球經貿增長放緩。我國正處在結構調整的攻堅階段,經濟運作存在一定下行壓力。但是,“中國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是有很多有利條件的。”付淩暉説。首先,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國家高度重視就業問題,把就業作為“六穩”之首;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將就業政策置於和宏觀政策中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同等的地位,充分顯示了對就業問題的重視。今年以來,國家加大對重點群體的就業支援,並加大對企業穩崗就業的支援力度,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在一系列措施作用下,就業保持穩定。就業穩就意味著收入穩,也意味著民生穩,為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其次,經濟增長內生動力較強。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經過結構調整,中國經濟跟過去相比已經發生很大變化,特別是內需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上半年,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接近80%,其中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達到60.1%。消費增長處於需求升級和擴大加快的階段,從主要數據來看,消費需求在擴大,消費結構在升級。8月份,扣掉汽車零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3%,比上月加快0.5個百分點。同時,根據內部測算,服務性消費增長仍然保持在兩位數。消費的擴大對經濟增長的穩定支撐作用和拉動作用在提升。

  再次,中國正處於産業升級發展非常好的時期。服務業發展持續較快增長,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增長比較快,資訊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都快於全部服務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等營業收入都保持比較快的增長。從工業情況來看,工業生産總體穩定,高技術製造業增長明顯快於一般工業增長,説明産業升級在持續。

  此外,經濟增長活力在增強。“放管服”改革取得很好成效,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新登記註冊企業數量大量增加,前8個月新登記企業日均1.9萬多戶。此外,中國進一步打開開放大門,進一步擴大服務領域開放,明年將實施新的外商投資法,為外商投資提供良好的環境。

  “綜合來看,我國經濟全年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實現全年預期發展目標是有基礎、有條件的。”付淩暉説。(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林火燦)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