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紅土地往事新説】昔日“90%溫飽” 今朝“99%脫貧”

2019-09-12 21:20: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1989年2月,新華社一則短新聞報道了井岡山地區九成貧困戶解決了溫飽問題。28年後的2017年2月,井岡山又傳來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的好消息。從過去九成貧困戶有了溫飽到今天超過99%的貧困戶脫貧,無數關注革命老區的人為此欣慰感慨。 

  【舊聞往事】1989年2月,新華社播發消息《江西井岡山地區百分之九十貧困戶解決了溫飽問題》。400字的消息報道了一個“大新聞”,井岡山通過興辦扶貧經濟實體、協作發展、農民技術培訓等,90%的貧困戶解決了溫飽問題,提前兩年實現計劃目標。 

  1986年,國務院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成立,開啟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的扶貧行動,陸續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 

  【今日新聞】2017年2月,井岡山市宣佈在全國率先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1年的27.48%降至1.60%。到2018年底,當地貧困發生率再降至0.25%,超過99%的貧困戶告別了貧困。“中國革命搖籃”在老區脫貧奔小康的道路上做出了示範。 

  2016年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乘車沿著崎嶇山路來到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這是一個貧困村。總書記對鄉親們説,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這一年,神山村村民彭夏英開辦起全村第一個農家樂,當年收入超過10萬元。彭夏英一家原本住著土坯房,吃著不放油炒的“幹鍋菜”。 

  在神山村,有一面由27張滿是笑容的人像照片組成的“笑臉墻”。村民們説,這兩三年每家每戶的變化越來越大,歡笑聲越來越多,日子越過越紅火。村裏將村民們開懷大笑的瞬間定格上墻,組成了一顆紅心的圖案,表達“脫貧不忘黨恩”。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精準扶貧的深入推進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確立,扶貧已從解決溫飽為主的階段,轉入解決“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新階段,成千上萬個貧困村的命運像神山村一樣徹底改變。2018年,井岡山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到10968元。“率先脫貧摘帽不是最終目標,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才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井岡山市委書記劉洪説。 

  【往事新説】彭夏英憑藉好政策和全家人的勤勞,從“養家糊口全靠天”的昨天走到了“脫貧傳遞正能量”的今天。她説:“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記者評述】不到30年的時間,井岡山從解決了九成貧困戶的溫飽問題到帶領99%以上的貧困戶脫貧,這一變化是我國精準扶貧顯著成就的一個縮影。“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莊嚴的承諾久久迴響。 

[責任編輯:賈若瀾]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