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滿含感情待群眾——尼都塔生及其家族永跟黨走故事之二

2019-07-26 09:34: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西寧7月25日電題:滿含感情待群眾——尼都塔生及其家族永跟黨走故事之二

   顧玲、幹作余、孫利波

   7月初,退休多年的東壩阿寶接待了一位來自西藏自治區的客人。客人名叫嘎瑪,20多年前,兩人因處理草場糾紛“不打不相識”。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與西藏那曲地區因為牧民圈佔草場發生糾紛,東壩阿寶作為雜多縣縣長去和當時的那曲地區副專員嘎瑪共同處理糾紛。

   “她當時説起話來特別衝,我也是血氣方剛,一開始談得很不愉快。”東壩阿寶説,“後來,經過反覆協商,我們最終達成一致意見:你不要過界,我也不過界。如果我這邊發生雪災了,我把牛羊趕到你那塊吃草;你也一樣。咱們吃‘團結草’,喝‘團結水’。”

   這是東壩阿寶維護玉樹團結穩定的一個小事例。從尼都塔生的曾祖父土登宮保到祖父彭措旺扎,再到父親東壩阿寶,尼都塔生一家四代一心跟黨走,對牧民群眾感情深厚,為玉樹地區的團結穩定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在群眾心中,東壩一家威望高。“老百姓特別是農牧民群眾對彭措旺扎非常信任,群眾有困難,不管認識不認識,他都會聯繫相關單位,親自領著去解決問題。”玉樹州人大常委會原主任昂格説。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生活還比較艱苦。“父親一個月的工資也不多,他把其中一部分留給家裏當生活費,剩下的錢都給那些比較貧窮的人。”東壩阿寶説,“父親甚至把自己的衣服脫下來給別人,出門一趟回來後外衣就沒有了。”

   1989年4月20日,彭措旺扎因操勞過度突發心肌梗塞,倒在了自己的辦公桌前,年僅51歲。

   “父親去世後,州裏好多馬上要回家探親的幹部都留下來參加追悼會。”東壩阿寶説。

   受父親的教育和影響,東壩阿寶也對藏區群眾充滿深厚感情。玉樹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毅曾與東壩阿寶是多年的鄰居,據他回憶,東壩阿寶家是全州聞名的“牧民招待所”,幾乎天天都有到州上來治病和辦事的牧民群眾在家裏居住。

   “因為住的群眾多,東壩阿寶還在院子南面修建了一排房子讓他們住。冬天取暖時,我們卸牛糞一次卸二三十袋,他們家人多,經常是一車一車地卸牛糞。他們對待鄉親們就像親人一樣,管吃管住,有時甚至還負擔醫藥費。”李毅説。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