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草原時評】讓青春在泥土中蓬勃

2019-07-25 20:32:00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字號

  這是一場幹部受教育、群眾得實惠的生動實踐;這是一次密切黨群關係、改善基層面貌的再造重塑;這是一回志存高遠、紮根基層的本真回歸……近年來,從城市到鄉村,從湖畔到牧場,人們的笑容越來越多,幸福感越來越強,天南海北都訴説著一個個暖人心、鼓勵人奮進的故事。駐村幹部,在接續奮鬥中堅守初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在奉獻青春中書寫著熱誠、忠誠、赤誠、摯誠。

  駐村幹部守初心擔使命,當從“機關大門”走進“百姓家門”。選派機關幹部深入基層,既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真正“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實踐要求,也是推動幹部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密切“魚水情”的現實需要。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赤腳醫生紮根基層,到今天的城鄉對口幫扶、幹部一線駐村……黨的愛民、憂民、為民、惠民之心,一直體現和貫穿于萬家憂樂、民生冷暖的具體行動當中。駐村幹部唯有真正與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才能凝聚黨心民心,找到自己人生出彩的舞臺。

  駐村幹部守初心擔使命,當用“辛苦指數”換取“幸福指數”。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在全國範圍打響了脫貧攻堅戰,280多萬幹部進駐12.8萬個貧困村,脫貧攻堅力度之強、規模之廣、影響之深、成效之大,前所未有。2020年要徹底消除貧困,意味著平均每分鐘就要脫貧約20人,這是一場分秒必爭的決戰。駐村幹部唯有樹立“辦法總比問題多”的為民宗旨,把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深入自己腦髓中,方能用辛勤的汗水,換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駐村幹部守初心擔使命,當以“豁達胸懷”書寫“民生情懷”。“到農村去,那裏有生我養我的爹娘;到農村去,那裏有育我成長的南瓜米湯;到農村去,那裏是魂牽夢繞的故鄉。”大道至簡,農村發展願景一定是來自群眾內心的真實反映。駐村工作最大的特質就是要用腳步丈量民情,感同身受老百姓的冷暖苦樂。這就要求駐村幹部要與人民群眾面對面、心貼心,打成一片、融為一體,多一點汗味,多一點泥味,用真心去感受“一切來源於群眾”,用真情去體會“一切依靠群眾”,用汗水去體驗“一切為了群眾”。

  駐村幹部守初心擔使命,當把“群眾需求”作為“價值追求”。“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許黨許國、忠於人民的一腔赤誠和真摯情懷!從蘇區幹部“日著草鞋幹革命,夜打燈籠訪貧農”,到焦裕祿“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再到廖俊波“跟老百姓坐在一條凳子上”,這是一代又一代黨員幹部心繫人民、為民擔當的博大胸懷!駐村幹部只有把群眾當親人,才能把“心中有民”作為不變的價值指向,把“行之愛民”作為永恒的價值追求,把“服務為民”作為最美的價值底色。

  駐村幹部守初心擔使命,當憑“無字豐碑”贏得“群眾口碑”。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我們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延安窯洞對話”和“西柏坡趕考”,用生動實踐詮釋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歷史真理;“中國夢是人民的夢”和“人民是閱卷人”,以務實舉措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駐村幹部只有真正和農民交上朋友、做上親戚,始終與人民群眾風雨同舟、生死與共,才能用汗水揮灑“出彩”青春,用智慧譜寫“多驕”篇章。

  青春因初心而不老,夢想因奮鬥而生輝。再遠不忘“問初心”,是共産黨人的自覺、自省與自律。人民是黨的事業立足的根基、成長的血脈、力量的源泉。一個人能走多遠,心的志向決定腳的方向。全體黨員幹部,當把黨的初心和使命銘刻於心,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築牢初心之基,揚帆為民之本,讀好“無字書”、進好“百家門”、行好“萬里路”,將理論上的“該不該”轉化成實際中的“能不能”,以“初心之問”推動“為民之行”。(任國良)

[責任編輯:李奕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