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大山深處有個“金窩窩”——陜西佛坪沙窩村脫貧記

代輝在家門口接受記者採訪。(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中國臺灣網7月4日陜西佛坪訊 (記者 李寧)曾經奔走在江蘇、浙江、雲南等地打工的代輝沒有想到,自己竟然在從小長大的村子里找到了個人發展的天地。
位于秦嶺腹地的陜西省佛坪縣長角壩鎮沙窩村四周林木蔥蘢,漫步在村間道路上,遠方山際縷縷霧氣縈繞,腳下峽谷溪水潺潺,林間清脆的鳥鳴聲不時傳入耳中,讓人身心都能得到洗滌。
別看只是一方小小村落,沙窩村內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紅豆杉、銀杏等珍稀動植物近200種,有妖精潭、藥子梁、天華山等自然山水風景,還有紅二十五軍舊址、復興寺等獨特的人文風景。優美的自然風光與厚重的文化底蘊使沙窩村成為了旅遊勝地。

沙窩村風光秀麗。(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2017年之前,代輝還是一名貧困戶。
早幾年,由于身體原因及兩個小孩上學,這個家庭的日常開支相當緊張。那時,妻子一邊在縣城陪讀,一邊打零工掙些生活費,家里主要收入全靠代輝在外務工。
在外打工的日子,代輝跑到過江蘇、浙江、雲南等地,“啥活都幹,年收入也就萬把塊錢。”
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沙窩村近年圍繞鄉村旅遊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累計投入5400萬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旅遊接待服務中心、沙窩社區服務中心、復興寺民俗廣場、紅25軍舊址復原等一批旅遊基礎設施項目。旅遊產業也發展得越來越旺。
代輝正是依靠村里的旅遊產業摘去了貧困帽。
代輝與妻子都是做飯的好手,村里的紅白喜事,代輝常常擔任主廚。在外打工的日子,政府也常鼓勵他們回鄉發展。看到村里的旅遊慢慢發展起來,越來越多的遊客走向沙窩村,代輝決定回鄉創辦農家樂。
2016年9月,在政府貼息貸款的幫助下,代輝家的農家樂正式營業。不僅為客人提供餐飲服務,代輝還將自家的平房加蓋了一層,整理出3間房、7個床位提供旅客住宿。農家樂開業以來生意相當不錯,旺季平均每天有三四十位客人,房間需要提前一周預定。
依靠農家樂,代輝一年能收入七八萬塊錢,對他來說,這比在外打工好太多了,“不僅能照顧家里,掙得還都是現錢,在外面打工受苦受累不一定能拿到錢。”代輝說。
2017年,代輝正式脫去了貧困帽。
如今,家里的賬已經還得差不多,過兩年就該有些存款了,接下來,代輝想把家里的民宿產業做好做大。

由沙窩村集體合作社建設的“金窩窩民宿”,營業利潤將為農民分紅。(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在沙窩村,像代輝這樣借助旅遊產業發展農家樂的共有十戶。今年五一,由沙窩村集體合作社建設的“金窩窩民宿”正式開業,營業兩個月已收入兩三萬塊錢。根據規劃,該民宿的所得利潤將為村民分紅。
近年來,沙窩村圍繞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魅力明星村目標,持續推進“黨支部+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N”產業扶貧模式,著力打造特色養殖、藥業種植、幹果園林、旅遊服務四個產業帶,使全村群眾在產業發展中長期受益。2018年全村實現人均純收入10960元。
全面發力的沙窩村,正從一個大山中不知名的小村落向“金窩窩”邁進。(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