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實施特赦 彰顯法治人道文明自信

2019-07-01 10:29:00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彰顯法治人道文明自信 贏得社會各界廣泛讚譽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實施特赦

  報記者 蔡長春 張晨

  6月29日,一聲春雷,普降甘霖。

  當天,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特赦令,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的特赦決定,對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

  據了解,這是繼2015年我國在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實施特赦後又一次進行特赦,具有重大政治意義和法治意義。

  此事一經報道,隨即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響。多位法學專家、政法戰線人士、法律服務工作者、知名網路大V以及市民群眾等紛紛對《法制日報》記者説,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實施特赦,是我國又一次法治與德治有機結合的生動實踐,具有重大時代意義與價值。

  法學專家肯定特赦合理性及時代價值

  特赦,一般是指國家對較為特定的罪犯免除執行全部或者部分刑罰的制度。

  據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明楷介紹,我國1954年憲法規定了大赦與特赦制度,並將大赦的決定權賦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特赦的決定權賦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大赦令與特赦令均由國家主席發佈。後來的憲法包括現行憲法僅規定了特赦制度,這表明我國已經取消了大赦制度;刑法第65條、第66條所指的赦免便僅限于特赦。現行憲法規定的特赦,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由國家主席發佈特赦令。 

  張明楷告訴記者,特赦主要有對國家重大喜慶活動的慶祝、對罪犯不具有再犯罪危險性的肯定、對成文刑法局限性的修正、對基於刑法變化的判決效果的變更等方面的根據。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王平告訴記者,此次特赦延續了2015年特赦決定的思路,即在國家重大節慶日特赦部分服刑罪犯,以增強舉國歡慶、萬眾歡騰的濃厚節日氣氛。同時,此次特赦的對象範圍明顯增加,在2015年特赦四種類型服刑罪犯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五種類型的服刑罪犯,即共有九種類型服刑罪犯被列入此次特赦對象範圍。這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承續中華文明慎刑恤囚、明刑弼教的優良傳統,推行法安天下、德潤人心仁政的執政自信和制度自信。

  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高銘暄和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陰建峰認為,2019年適逢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入歷史交匯期的關鍵之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重要節點。值此重大節慶時刻,再次對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無疑是一項展示黨的執政理念和執政能力、營造節日祥和喜慶氛圍的重大政治決定和法治舉措,不僅能夠發揮特赦制度所固有的救濟法律不足、衡平社會關係、調節利益衝突之刑事政策功能,也更能凸顯一系列重大的時代價值。

  高銘暄和陰建峰進一步闡述,本次依法特赦體現了全面依法治國理念,有利於形成依憲執政、依憲治國的良好社會氛圍;體現了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有機結合,有利於展示法安天下、德潤人心的仁政;體現了“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精神,有利於樹立我國良好國際形象;體現了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有助於推動特赦的制度化、法治化運作。

  “總之,這次特赦決定規定的准予特赦與不得特赦的情形,依據充分、理由適當,相信會贏得社會公眾的普遍理解支援,保障特赦實施順利進行,達到良好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張明楷説。

  政法戰線一致擁護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政法戰線肩負著具體實施特赦的重大使命,此次特赦在政法戰線的反響也最為強烈,大家一致表示擁護支援此次特赦,各司其職,努力做好相關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審監庭副庭長羅智勇告訴記者,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國家在舉行一系列重大慶祝活動的同時,對部分罪犯實施特赦,由人民法院承擔特赦案件的審理任務,作為人民法院的審判人員,我們深感意義重大,責任重大。

  “這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一次重大的國家活動,一項重大的法治實踐,一種重大的人道關懷。”羅智勇説,“人民法院一定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準確把握主席特赦令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特赦決定的精神,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忠實履行法定職責,依法審理好全部特赦案件,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廳一級高級檢察官周偉告訴記者,我們會深刻認識這次特赦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認真貫徹全國人大常委會特赦決定、國家主席特赦令,準確把握特赦的總體考慮和適用條件,嚴格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責,保障特赦工作依法、有序進行。

  公安部十三局副局長遊蓉説,公安機關在此次特赦工作中承擔著對羈押在看守所擬特赦對象依法進行摸底、核查,以及對其他擬特赦對象進行現實危險性評估、後續幫教安置等工作。我們將對照特赦標準,全面細緻摸排,紮實調查取證,及時提請裁定,做到適用法律準確,報請程式合法。同時,加強對在押罪犯的談話教育,一方面促使被特赦罪犯感恩黨和國家,另一方面發揮特赦感召效應,教育其他罪犯努力改造,早日回歸社會。

  司法部監獄管理局副局長李靜告訴記者,從特赦案件辦理環節看,監獄承擔著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確定的特赦對象、範圍、條件、標準,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請特赦建議,並在人民法院作出特赦裁定後,依法將罪犯予以釋放的法定職責。

  “我們將指導全國監獄系統嚴格依照這次特赦的法定條件和標準,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依法辦理每一起特赦案件,依法接受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確保監獄向人民法院提請前的各個環節符合法律規定,確保每一起案件都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在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特赦後,監獄將對特赦罪犯進行釋放前教育,告誡其珍惜新生機會,回歸社會後遵紀守法,做一名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同時,監獄加強對罪犯的引導教育,開展特赦專題教育,確保監獄安全穩定。”李靜説。

  中央政法委執法監督局副巡視員卞忠民説,政法機關要依法有序實施特赦,重點把握以下步驟:一是全面摸排甄別,防止遺漏特赦對象;二是深入開展調查取證,奠定紮實證據基礎;三是準確做好社會危險性評估,確保擬被特赦人員不再次危害社會;四是審慎報請特赦,嚴格審核證據材料;五是依法審理裁定,把握實體條件和辦理程式;六是嚴格法律監督,確保公正廉潔辦理;七是做好軍地配合,確保協調高效;八是做好安置穩控,確保特赦工作依法按政策進行,取得好的整體效果。

  “特赦是貫徹我國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體現,依照憲法實施特赦,彰顯了法治精神,有利於服刑罪犯及其親屬進一步增強對黨和國家的認同。在目前我國經濟政治形勢下,對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有助於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維護社會秩序安定,是一件好事。”河南省第二監獄監獄長陳好彬告訴記者,河南省第二監獄將按照司法部“堅守安全底線、踐行改造宗旨”的要求,嚴密防範,確保安全穩定,提高思想認識,嚴格按照規定的標準和程式,把特赦的條件、程式和結果公開,接受獄內外全方位監督。

  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河北人民法庭法官王俊偉告訴記者,此舉體現了我國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兼顧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進一步弘揚了依憲執政、依憲治國的良好社會氛圍,對深入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有重要意義,作為一名基層法官我深感當前法治的進步和人文關懷的溫暖。

  “在這一重要歷史時刻,對部分罪犯實行特赦,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承續中華文明慎刑恤囚、明刑弼教的優良傳統,展示了執政自信和制度自信,體現了法治社會寬嚴相濟、以人為本的法治理念,充分了發揮特赦的感召作用,有力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江西高速交警直屬五支隊民警熊波説。

  網路大V紛紛點讚群眾給予高度評價

  “是法治的亮點,飽含人性的關懷!”

  “仔細看了這幾種特赦的情況,既感受到人道主義關懷,也體現了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恩威並重,剛柔相濟,既有原則,又講變通!好事!”

  此次特赦作為一次重大國家活動,迅速引發網民關注與熱議。

  不僅如此,一些網路大V也紛紛發表觀點支援點讚。

  知名自媒體人王冠雄説,中國自唐代起就形成了“盛世赦罪”的歷史傳統,憲法也對特赦作了明確規定,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大慶之際實施特赦可謂合法合情、合乎傳統。

  “最感慨的是,除了特赦對國家做出過貢獻的人和符合條件的老人、未成年人,還專門特赦了因防衛過當或避險過當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剩餘刑期在一年以下的人,這對當前社會風氣是一個很好的引導。”王冠雄説。

  “CU檢説法”微信公眾號運營人王棟也告訴記者,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入歷史交匯期的關鍵之年,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對部分服刑人員予以特赦,體現了一種大國自信。

  “黨和國家相信這些被予以特赦的服刑人員能夠被教育感化,回歸社會之後,能夠成為建設國家的一分子。而這種自信,正是基於國家快速發展以及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而來。”王棟説。

  在“法律人那些事”微信公眾號主編張一鳴看來,這次全國人大常委會以法律的形式,對一些曾經保家衛國的人給予一定的寬容,有利於激發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是我國“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體現,更重要的,特赦是依法治國更高層次的表達。

  “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對為民族獨立和新中國的建立做出過貢獻的犯罪分子進行特赦,有利於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對因防衛過當或者避險過當,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剩餘刑期在一年以下的服刑罪犯進行特赦,有利於在全社會弘揚見義勇為精神,鼓勵人民群眾同違法犯罪和治安災害事故作鬥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北京京師(天津)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殿學認為。

  四川矩衡律師事務所主任羅金雲告訴記者,這次特赦體現了法律對犯罪人員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精神,既是對司法精神的發揚,也是對人道主義精神的尊重。這次對部分犯罪人員施以“仁政”,是極好的法治導向,也激勵著我們法律從業者繼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這一舉措可以有效感化罪犯,讓特定罪犯及家人能夠與國同慶,情暖心間,有利於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充分發揮特赦的感召,最大限度地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與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以人民為中心思想一脈相承,對我國進一步樹立開放、民主、法治、文明的大國形象具有積極意義。”江西省南昌市贛江公證處副主任劉建勇説。

  喜人的是,如今特赦的大好消息已經傳遍了大江南北、街頭巷尾,除網路上的熱議和法律從業人員的關注外,眾多市民群眾也紛紛對此給予高度評價。

  “聽説今年大慶國家搞特赦,這可真是一樁大好事!”北京市朝陽區某社區門口,一位市民向記者豎起了大拇指。

  北京白領唐先生也告訴記者,他從這次特赦中感受到了當今祖國的強大自信和包容溫暖,“雖然特赦的是罪犯,激勵的卻是所有國人”。

  普天同慶,舉國歡騰。此次特赦贏得了社會各界一致認可與好評,切實為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上了一份隆重賀禮。

  本報北京6月30日訊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