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不認清中國的決心,美方只會産生更多誤判

2019-06-26 08:35:00
來源:陶然筆記
字號

 

  停滯一個半月的中美經貿磋商,在兩國元首通話之後,有了新動靜。

  6月25日一大早,國社發出消息。

  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雙方牽頭人通話

  新華社北京6月25日消息,6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應約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通話。雙方按照兩國元首通話的指示,就經貿問題交換意見。雙方同意繼續保持溝通。

  消息很短,細琢磨,有兩方面內容值得關注。

  一方面,這是第十一輪中美經貿磋商之後中美雙方牽頭人首次通話。

  上一輪磋商是5月10日結束的。

  之後,由於美國一些人不斷採用加徵關稅的極限施壓手段,讓人完全看不到談的誠意。

  這種情況下,中美兩邊確實是“見也白見,談也白談”,無法溝通磋商。

  直到6月18日習近平主席應約與特朗普總統通話,雙方“同意兩國經貿團隊就如何解決分歧保持溝通”,轉機才出現。

  這正如消息裏提到,“雙方按照兩國元首通話的指示,就經貿問題交換意見,雙方同意繼續保持溝通”。

  從公開報道看,此次通話是時隔一個半月之後,雙方牽頭人的再度溝通。

  參加通話的中美對話牽頭人,沒有變化。

  人面依舊,想來思緒卻是不同。

  另一方面,中方的立場美方很熟悉,但是美方未必認清了中方堅持立場的決心。

  美方6月18日主動打來電話,表示希望通過溝通儘早找到解決分歧的辦法,算是擺出了解決問題的姿態。

  從“不斷極限施壓”到“擺出解決問題的姿態”,過去一個多月中國“認真備戰”的決心和能力,以及美國國內反對加徵關稅的聲音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直接促成了這種態度的轉變。

  按照中國人的理解,十多輪的談判已經體現出足夠的誠意和耐心,過去一個多月的被迫反制也充分體現我們的原則和耐力,反制的效果也越來越清晰,這種情況下想清楚如何決擇才能更有利,應該是不困難的。

  但是,在元首通話之後,美方並沒有停止小動作。

  6月18日不僅美方幾位高官輪番喊話,繼續對中國指手畫腳,而且還把5個中國實體列入美國所謂的“實體清單”,進一步限制中國企業獲得美國技術的能力,完全無視中方“希望美方公平對待中國企業”的合理關切。

  這更像是在尋找談判籌碼,看不出美方“重視美中經貿合作”,本質上仍是一種施壓手段。

  看來,美方一些人還是沒有認清中方堅持立場的決心,對逼迫中國屈服這事兒仍然抱有幻想。

  如果美方不換思路,不改做法,恐怕中美在經貿問題上最多也只能是繼續“交換意見,保持溝通”,不會有更多實質性進展。

  離G20峰會召開的日子越來越近。

  很快,就會見分曉。

  (原題為《不認清中國的決心 美方只會産生更多誤判》)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