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打好“三治”組合拳建設善治鄉村(權威發佈)

2019-06-25 13:21: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在24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兼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秘書局局長吳宏耀介紹了鄉村治理有關情況。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沒有鄉村的有效治理,就沒有鄉村的全面振興。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指導意見》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配套性文件,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全國鄉村治理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安排。

  當前,我國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還不高,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存在許多不適應的地方,鄉村治理需要破解的難題還不少。《指導意見》圍繞建設善治鄉村,提出了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總體要求,強調加強黨對鄉村治理的集中統一領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提升鄉鎮和村為農服務能力,明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17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農村基層黨組織總體上是堅強的、有戰鬥力的,但也要清醒看到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韓俊説。當前,有的村黨組織領導作用被弱化、虛化,有的村幹部作風不實,有的農村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

  “村看村、戶看戶、農民看支部”,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工作,必須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培養千千萬萬名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為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的作用,《指導意見》提出抓實建強農村基層黨支部、加強和改善村黨組織對村級各類組織的領導以及發揮黨員在鄉村治理中的先鋒模範作用等三方面措施。

  鄉鎮是鄉村治理的重要環節。“要提高鄉鎮服務管理能力,使鄉鎮成為帶動農村發展的龍頭。”吳宏耀説,要把鄉鎮建設成鄉村治理的中心、農村的服務中心和鄉村的經濟中心。

  為了加強示範引導,中央農辦將牽頭組織在全國開展鄉村治理試點示範和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創建兩項活動。在縣級層面開展試點示範,選擇100個縣(市、區),作為首批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的試點單位;在村鎮層面開展示範創建,舉行“千村百鄉”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創建活動,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五部門將在地方創建的基礎上,聯合認定100個示範鄉鎮和1000個示範村。

  黨的十九大、去年和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均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這也是《指導意見》的主線。

  “自治、法治、德治是維持鄉村治理格局良性運轉的不同治理方式。”韓俊表示,自治屬於村莊範疇,法治屬於國家範疇,德治屬於社會範疇,這三種方式互為補充、互相銜接、缺一不可。

  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揚正氣。“在鄉村這一熟人社會裏,要降低社會治理成本,必須特別重視德治的作用。”韓俊説,鄉村治理要達到一種春風化雨的效果,就要深入挖掘熟人社會中的道德力量,德、法、禮並用,通過制定村規民約、村民道德公約等自律規範,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導農民愛黨愛國、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增強鄉村發展的軟實力。

  針對目前在農村仍有出現的婚喪陋習、孝道式微等鄉風文明問題,韓俊強調,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必須旗幟鮮明反對天價彩禮、鋪張浪費、婚喪大操大辦,反對有悖家庭倫理和社會公德的現象。對此,《指導意見》分別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鄉風文明培育行動、發揮道德模範引領作用和加強農村文化引領等四方面作了具體部署。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25日 06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