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2019-06-04 13:57: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執筆:辛向陽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實踐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走科技強國之路。

  1、實現民族復興基礎深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構成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它們共同構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深厚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指引中國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它不是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發展道路的簡單延續,也不是國外發展道路的翻版,而是一條通往復興夢想的康莊大道、人間正道。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定走在這條道路上,沉著應對國際國內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加快發展、高品質發展,有效化解了各種風險挑戰,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於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也是能夠抗擊風險、克服路徑依賴、避開發展陷阱的科學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歸根到底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下取得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個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既堅持了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又借鑒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設的有益成果,體現了穩定性與活力性的統一、民主性與集中性的統一、一脈相承與與時俱進的統一,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給我們以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力量。

  一路走來,我們有正確的道路、科學的理論、先進的制度、激揚的文化,無數風險和挑戰都已經被我們化解。無論是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等國際風雲,逆全球化等外部挑戰,還是汶川地震等自然災難,我們都一一戰勝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構成的強大力量,會使我們掃清發展過程中的一切障礙,民族復興偉大夢想必定能實現。

  2、萬眾一心創造美好生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既能夠發揮人民主人翁精神、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又能夠充分調動人民的創造性。“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依靠13億多人民的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的偉大實踐創造,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和黨的全面領導有機統一的偉大實踐創造。在這一偉大實踐中,人民群眾的歷史創造性發揮得淋漓盡致,主觀能動性發揮得無比充分。歷史證明,人民是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機活力的決定性因素。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以實現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現實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期盼著孩子們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不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忍饑挨餓、缺食少穿、生活困頓等問題總體上一去不復返,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取得新進展,持續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正在得到更加全面的實現。

  3、科學社會主義生機勃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順應時代要求和經濟全球化歷史趨勢,中國勇於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游泳,經風雨、見世面。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嗆過水,遇到過漩渦,遇到過狂風惡浪,但我們在游泳中學會了游泳,而且遊得越來越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能夠在全方位開放中不斷發展的社會主義。實踐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發展壯大,必須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堅持對外開放,充分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一方面,全方位開放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去創業創新。2018年,中國國內居民出境超過1.6億人次,對外直接投資1298.3億美元,無數人在更加廣闊的範圍內創造屬於自己的新生活;另一方面,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用自己的力量改變著不平等的世界經濟格局,為國際社會提供了品種越來越豐富、品質越來越高的公共産品,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人民提供了更多的紅利、福利。

  4、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産黨領導。”離開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離開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會迷失方向。中國共産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它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2019年5月14日在與習近平總書記會晤時由衷讚嘆:中國共産黨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成功使數億計人口脫貧,這非常了不起。這種“了不起”與我們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密不可分。

  中國共産黨始終把握時代脈動,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從落後的社會生産到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我們黨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科學而敏銳。與此同時,中國共産黨擁有強大的解決社會矛盾的能力。我們黨能夠動員各種力量去解決矛盾,這種能力使很多國家的政要和國際組織為之嘆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被世界銀行稱為“世界反貧困事業最好的教科書”。菲律賓外長洛欽2019年3月20日説,中國獨特的體制優勢使中國取得了他國無法比擬的發展成就,中國共産黨的領導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他還強調,對中國的發展讚嘆不已,卻毫不驚訝,“這一切都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懈努力的成果,世界上沒有哪個政黨能像中國共産黨這樣為國家發展指引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産黨人的理想和探索,寄託著無數仁人志士的夙願和期盼,凝聚著億萬人民的奮鬥和犧牲,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發展中國、穩定中國的必由之路。”這些理想和探索、夙願和期盼、奮鬥和犧牲已經凝結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一股可以衝決任何阻礙中國發展的圍堰堤壩的巨浪洪流,這股洪流向著實現人民美好生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滾滾而去。

[責任編輯:劉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