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為了民族復興 統戰英烈——續范亭

2019-05-14 16:38:00
來源:統戰新語
字號

  “英雄者,國之幹。”尊尚英雄是人類一種最深沉的情感,英雄是一個民族最閃亮的坐標。歲月的長河裏,無數英烈前仆後繼,為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促進世界和平而英勇獻身,他們以鮮血澆灌理想,用生命捍衛信仰,構築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豐碑。這其中,也不乏統一戰線英烈的身姿。即日起,“統戰新語”推出“為了民族復興 統戰英烈”專欄,陸續刊載在實現民族復興偉業中,統一戰線英烈人物英勇獻身的光輝事跡和畢生奮鬥的崇高精神,共同營造紀念、緬懷、崇尚、學習英烈的浩然正氣和濃厚氛圍。

  續范亭(1893-1947),1893年11月出生於山西省崞縣(今原平縣)。早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時,任革命軍山西遠征隊隊長,並一舉攻克大同,為推翻清王朝做出了貢獻。後組織西北護國軍,討伐袁世凱。此後,續范亭參加由馮玉祥組織的國民軍,任第三軍第六混成旅旅長及國民聯軍軍事政治學校校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續范亭反對對日妥協,呼籲抗日,先後任西安綏靖公署駐甘肅行署參謀長、陸軍新編第一軍參謀長、中將總參議。1935年日本策動華北事變,中華民族危機日漸加深。續范亭赴南京參加國民黨五大。他一路奔走呼號,痛陳抗日救國大計。但蔣介石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拒不接受。苦悶惆悵、救國無門的續范亭在中山陵前剖腹自戕,呼籲抗日。他在《告民眾書》中説:“余今已絕望,故捐此軀,願同胞精誠團結,奮起殺敵。”

  續范亭的壯舉,是對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的有力揭露和抗議,激勵了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幸而遇救的續范亭,開始與蔣介石賣國政府徹底決裂,並繼續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在杭州療養期間,他開始研讀馬克思的《資本論》等進步書刊,贊同共産黨停止內戰,團結抗日的主張。經共産黨員南漢宸引見,續范亭同周恩來進行了長談。續范亭被共産黨人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的政治遠見折服,堅定了自己擁護共産黨的信念。

  1937年9月,續范亭任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主任委員,與共産黨人合作創建山西新軍。1939年末,蔣介石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閻錫山發動“十二月事變”,密謀消滅晉西北抗日武裝。面對閻錫山對八路軍的惡毒誣衊,續范亭寫出了《寄山西土皇帝閻錫山的一封五千言書》,痛批閻錫山的醜惡行徑。他親赴八路軍第120師第358旅通報情況,研究對策,並參與指揮反擊國民黨頑固派的戰鬥。1940年1月,為統一晉西北新軍領導,成立新軍總指揮部,續范亭任總指揮,同時擔任晉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晉西北行政公署行署主任。1940年冬,日軍對晉西北根據地實行殘酷的大掃蕩,續范亭率行署機關日夜轉戰,積勞成疾,但他以驚人毅力靠在病榻上批閱公文,處理緊急事宜。由於病情不斷惡化,中共中央決定讓他到延安醫治。在延安期間,他一面養病,一面繼續以奮不顧身的精神為抗日救國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常常坐在炕上,靠著炕桌,撰寫聲討反動派的檄文。他當時曾這樣對醫生們説過自己的心情:“我躺在床上,不能走,不能喊,不能動槍桿子,如果再不動一動筆桿子,難道我袖手旁觀?”

  1947年,胡宗南進犯延安,續范亭隨陜甘寧邊區黨政軍機關撤離,在行軍途中病情加劇,于9月12日病逝于山西臨縣。臨終前,續范亭給黨中央和毛主席寫了一封遺書,提出加入中國共産黨的請求。他説:“范亭自辛亥革命以來,即摸索為民族和人民解放的真理,奮勇前行,在幾經波折之後,終於認清了只有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革命道路,才是中華民族徹底解放的道路。”黨中央接受了他的請求。1947年9月13日,續范亭被追認為中國共産黨正式黨員。為沉痛悼念續范亭,毛澤東親送輓聯:“為民族解放,為階級翻身,事業垂成,公胡遽死?有雲水襟懷,有松柏氣節,典型頓失,人盡含悲!”

[責任編輯:劉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