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邊疆黨旗紅:感恩 讓雲嶺深山裏的巴珠村更有溫度

2019-05-31 11:24: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原標題:邊疆黨旗紅 感恩,讓雲嶺深山裏的巴珠村更有溫度

  在雲嶺深山中有一個純藏族村落——巴珠村。

  如山泉般清爽的山歌,在巴珠河兩岸原始森林中響起,雲南迪慶州維西縣塔城鎮巴珠村感恩連女子護林隊成員邊走邊唱,淌河溪,穿林海,再一次義務巡查完14公里長的林區。

  和桂芳是女子護林隊中的一員。這條14公里的巡山路,她一走就是15年。

  “一趟下來要走六七個小時,自己帶一點乾糧和水,餓了就吃一點。”和桂芳告訴記者,巡山沒有固定的日子,冬天天氣乾燥,幾乎每天都要巡查一次。

  這支女子巡山隊是巴珠村“感恩連”中的一個小分隊,成員來自巴珠村21個村民小組,巡山中不僅要制止亂砍亂伐、盜竊動植物資源不法行為,還要及時清理河道和山林垃圾,向群眾宣傳生態保護知識。

和桂芳(右一)和隊員們在林區內巡查。人民網 皇甫萬里攝

  和桂芳(右一)和隊員們在林區內巡查。人民網 皇甫萬里攝

  和桂芳説,巴珠村的良好生態是大自然守護者的饋贈,是幾代人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保護生態,發展綠色經濟,為子孫後代留下的寶貴財富,大家一定要堅決守護住巴珠村的綠水青山。

  巴珠村森林覆蓋率達98.2%,林下資源豐富。近年來,巴珠村成為全鎮個人存款第一、幾十年無一起治安刑事案件、生態圍欄經濟全縣馳名、種植養殖産品享譽城鄉的深山和諧小康村。

  巴珠村黨員、群眾自發組建巴珠村“感恩連”,把感恩之情轉化為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實際行動,積極投身建設“生態巴珠、美麗巴珠、和諧巴珠”。

  感恩連連長和庭經常向群眾講起發生在身邊“感黨恩”故事,引導群眾要常懷感恩之心。

  努中獨馬的家中就有一個特殊的感恩“賬本”。

  記者一進努中獨馬家,便看到墻上寫著:“感恩共産黨 感謝黨支部幫助豬卷(圈) 二〇一八年三月二十六日完工 違板改錯(危房改造)40000元 民政20000元 殘良(聯)2000元”。

  努中獨馬生於1987年,從小與家中叔叔安登相依為命,兩人都是殘疾人,生活貧困,于2014年納入建檔立卡戶。為了幫助努中獨馬一家脫貧,黨支部牽頭,把7畝地租給央恰巴秀合作社,每年每畝租金1000元,每年收益7000元。先後享受了住房保障、醫療保障等各項惠民政策,解決了“不愁吃,不愁穿”問題。

  巴珠村感恩連得知努中獨馬豬圈破爛後,第一支部黨員幫助他家出工出力義務修好了豬圈,努中獨馬深受感動,在墻上記下了第一筆“帳單”。自此以後,她把每一個人給與的點滴幫助都清清楚楚地寫在墻上,用自己的方式記下“感恩賬本”。

努中獨馬家的“感恩賬本”。圖中人為努中獨馬叔叔安登。人民網 宋晨攝

  努中獨馬家的“感恩賬本”。圖中人為努中獨馬叔叔安登。人民網 宋晨攝

  努中獨馬教育程度為小學四年級,雖然在這個特殊的“賬本”上還有幾個“別字”,但可以感受到她的感恩之心是熱誠的。

  目前,巴珠村感恩連下組建巴珠“感黨恩”宣講服務隊、巴珠“促和諧”志願服務隊、巴珠“布産業”志願服務隊、巴珠“創四美”志願服務隊等四支隊伍。四支隊伍致力於從豐富群眾精神文化內涵和提升群眾物質生活水準兩方面入手,引導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黨的十九大代表、巴珠村黨總支書記和勳介紹説,全村82位感恩連成員中就有38人是建檔立卡戶。這幾年,黨的惠民政策得人心,村民們保護生態積極性高漲,以前雖然種白蕓豆收入高,但要砍伐灌木做支架,破壞生態環境,感恩連就動員群眾改為種植藥材、玫瑰花等項目,現在,蟲樓等藥材長勢良好,300多畝的食用玫瑰成為一道風景線,吸引了大理、麗江等地的觀花遊客。

  “下一步,我們要創建休閒山莊,讓村民在吃住遊中增加收入。”和勳對此信心滿滿。(人民網 宋晨)

[責任編輯:全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