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如何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層保險監管工作?

2019-05-26 09:56: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保險是金融體系和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産業和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會文明水準、經濟發達程度、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標誌。做好基層保險監管工作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金融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以機構改革為契機,加強黨對保險工作的全面領導,將為民監管貫穿工作的全過程,紮實推進保險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底線,使保險成為黨和人民滿意的行業。具體來説,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努力。

  切實加強黨對保險工作的全面領導

  保險業是金融業中開放時間最早、開放力度最大、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行業。在市場經濟浪潮中,加強黨的領導、確保發展方向正確尤顯重要。

  首先,要突出監管部門的政治屬性。監管部門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決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以監管“窗口指導”引領行業發展。其次,加強對行業黨建工作的指導。探索建立以行業協會為平臺的保險業黨建工作交流機制,促進黨建與業務融合發展,提高行業黨建工作的品質水準。

  探索建立保險業高品質發展指標體系

  2017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推動高品質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品質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作為基層監管部門,可在探索建立高品質發展指標體系上做文章,通過調整監管關注的核心指標,引領保險業高品質發展。如:從關注保費增速轉向關注保額提升,從關注産品數量轉向關注産品品質,從關注總量指標轉向關注保險滲透度、平衡度等結構性指標,從而推動保險業“回歸本源”。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抓好重點任務落實

  要加強保險機構在經營理念、産品導向、行銷模式等方面的引導和規範,以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力做好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風險、深化改革三項重點工作,促進保險業發揮長期穩健風險管理和保障功能。

  在推進保險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指導保險業做強風險管理主業,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保險需求。要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將客戶至上融入到産品研發、服務創新、助推脫貧攻堅等國家建設中,促進保險的潛在需求轉化為有效需求,發揮好保險作為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的作用。

  在有效防控風險方面,要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保險是管理風險的行業,只有未雨綢繆、做好風險管控,才能更好地服務消費者。要始終把主動防範化解風險放在重要位置,正確處理防風險與促發展的關係,落實市場主體責任,強化行業風控意識,健全風控機制,做好風險監測預警和早期干預,牢牢守住風險底線,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

  在持續深化改革方面,要著力提升監管質效,為消費者提供更規範、更優質的保險服務。以監管機構改革為契機,整合銀保監管資源,充實基層監管力量,加強監管聯動,統一監管標準,消除監管空白,共用監管資訊,推動監管模式創新,有效治理市場亂象,從而依法保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建設“忠、專、實”的高素質監管幹部隊伍

  首先在“忠”上嚴把關。保險業是經營資金的特殊行業,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永遠在路上。政治過硬、對黨忠誠是監管幹部的首要素質。其次在“專”上做文章。金融監管專業性強,要強化學習意識,提升調研水準,使隊伍“專”于形勢研判、把握規律,增強監管的前瞻性。要建立健全市場監管體系,加強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協同、非現場監管與現場檢查協同、系統內的上下協同,以及行業監管與行業自律等的各方協同,從而提升風控的有效性和監管的專業化水準。

  還要在“實”上下功夫。探索建立導向鮮明的幹部考核機制,培育恪盡職守、敢於監管、精於監管、嚴於問責的監管精神,鼓勵幹部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實幹作風,勇於擔當、攻堅克難,在促進保險業健康穩健發展、服務經濟社會、造福人民中建功立業。(作者: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廣西監管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文鋒)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