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厚植為民情懷 增進百姓福祉

2019-05-25 20:24:00
來源:來源:南方網
字號

  近日,習近平深入贛南老區考察調研。在江西省于都縣梓山富硒蔬菜産業園,習近平對鄉親們説:“共産黨就是為人民群眾謀幸福的,黨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計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今後日子會更好!”(5月23日新華網)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從織密民生保障網到推進脫貧攻堅戰,從擴大就業到深化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改革,一大批惠民政策舉措緊鑼密鼓、落地生根,突破了一些過去想突破而未突破的關口,辦成了一些過去想辦而未辦成的大事,在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達到新高度,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攀升。

  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鬥。”綜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圍繞脫貧攻堅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形成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逐步建立起脫貧攻堅制度體系,拓展了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推動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和歷史性成就,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顯著改善了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生産生活條件,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上的輝煌篇章,在世界樹立起了中國樣板,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

  客觀數據就是最好的説明。六年來,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減少到2018年底的1660萬,累計減少貧困人口8239萬人。我國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1.7%,減少了將近9個百分點。我國建檔立卡貧困村從12.8萬個減少到2.6萬個,10萬個貧困村已經脫貧。國家統計局方面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10.0%。2018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相當於全國農村平均水準的71.0%,比2012年提高8.9個百分點,與全國農村平均水準的差距進一步縮小。來自國務院扶貧辦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共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386萬人,連續6年減貧1千萬人以上,各省均完成了年度減貧任務。全國283個縣脫貧摘帽。

  治國有常,而利民之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面對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們不能有絲毫自滿和懈怠,必須再接再厲,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有理由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新時代的改革發展成果定將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定將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南方網李建)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