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為什麼能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基層蹲點調研】
光明日報記者 張政 謝文 張玉玲 吳春燕
政府投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平均所需工作日,全國是120天,順德是60天。
企業投資一般工業項目,從辦理立項到取得施工許可證的行政審批時間,最短11個工作日完成,房建類建設項目21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效率領跑全國。
看到這串數字,人們不禁要問:廣東佛山市順德區——這個離廣州、深圳不算近也不算遠的城區,和離廣州、深圳更近的城區相比,能做到如此高效的服務,為什麼?
能尊重市場:敢為人先、先行先試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始終鼓勵廣東大膽探索、大膽實踐。”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廣東考察,以精練的語言道出了廣東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獨特地位。
“如果説廣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那順德無疑是廣東改革開放的先鋒。”《可怕的順德》作者林德榮説,很多改革舉措率先在順德試點,取得經驗後推向廣東全省甚至全國。
桂畔河從順德區穿城而過,水闊潮平,白色浮球拉出了賽道,龍舟泊岸,隨時整裝待發。順德民間有“龍舟競渡”的傳統,每年端午節,這裡會鑼鼓喧天、龍舟齊發,劃的是“順德撓法”,比的是齊心協力,拼的是奮勇爭先。
因此,在順德,聽得最多的兩個字就是“率先”。
率先引入“三來一補”現代工業;率先開通“市長專線電話”;率先啟動産權改革;率先探索“大部制”;率先編織社會保障“安全網”;率先建設廣東省高品質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
“率先”二字,在順德有著特別的歷史縱深感。
改革開放之初,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習仲勳主動向中央爭取改革政策,得到鄧小平的大力支援。
1984年,鄧小平首次南方視察,路過順德;1992年,鄧小平再次南方視察,又一次來到順德。聽取彙報後,他高興地説,順德的發展充分説明瞭改革開放的正確,所以改革開放一定要堅持下去,他還鼓勵大家“思想再解放一點,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點”。
最艱難、最沉重的思想之門被打開,太平洋的風撲面而來,喚醒了這個蓄勢待發的南國小城,點燃了好強拼搏的內在力量,激活了埋藏已久的市場基因。順德企業家敢為人先,在市場中施展拳腳;順德政府管理者先行先試,在改革大潮中書寫發展新篇章。
“從順德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來看,順德政府較好地把握了與市場的關係、力度和節奏。”林德榮持續追蹤順德領先的“密碼”,他標注了順德政府為市場“添柴加薪”的關鍵幾步:
——從農業到工業,需要高科技人才,政府就率先拿出100萬元獎金重獎科研人員,專門到區政府大樓開科技獎勵大會,給科技人員榮譽和激勵;
——從鄉鎮企業到現代企業,“改到深處是産權”,政府就産權明權,利用市場的手法來集聚社會資源,率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
——從高速發展到高品質發展,政府加大重點産業家居、家電、花卉的規劃,集群式發展;率先提出“科技順德”三年行動計劃,以科技力量武裝傳統産業優化升級。
能服務企業:墻內是企業的事,墻外是政府的事
有改革的魄力,更要有解決問題的智慧和方法。順德區科技局副局長吳慶強記得,上班的第一天,老同志就語重心長地告訴他,“要讓企業家站在市場舞臺的中央。以圍墻為界,圍墻裏面的事企業自己做主,不要指手畫腳;圍墻外面的是政務環境,才是政府應該用功的地方”。
這條界線,吳慶強在15年的工作中不敢逾越;這條界線,劃定了順德廣大幹部的工作底線;這條界線,也畫出了順德政府和企業的“清”、“親”關係。
“政府是服務企業的,政府服務企業好不好,審批時間是一面鏡子。”區村改辦副主任吳維對順德創造的審批速度記錄頗為自豪:一個項目從拿地到開工打樁,前期準備工作能壓縮在90天內完成,房地産公司就會對項目加大獎勵,但在順德,審批最快的一個項目,只用了9天時間。
怎麼做到的?企業和順德區政府都把前期準備工作做好,企業拿地的第三天,區政府就召集11個相關職能部門坐在一起開會,現場辦公,無縫對接,集中解決問題,全程審批9天辦完。吳維道出了爭分奪秒“加速審批”的初衷:時間多拖一天,企業就多浪費一天的利息,還有可能損失一個轉瞬即逝的機會。
循著這個邏輯,本著這份理解,企業有所呼,政府就有所應,審批能減則減、能快則快;順德區創新了“容缺受理”“信任制審批”等多種做法,為企業減負,為審批提速;不滿足於國內領先,順德區還對標世界銀行的高標準來改進政府的營商環境,合規合法地為企業服務,高速高效地解決企業的“後顧之憂”。
“根據市場和企業來轉變政府的角色和職能。”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陳春花20多年跟蹤研究順德的發展,她得出結論:政府重在服務經濟,以市場來指導政府工作,順德創造了市場經濟的政府實踐新模式。
“給點陽光就燦爛,給點雨露就綻放。”順德區經濟促進局副局長曾利平以此形容企業的市場內生活力。政府主動服務企業,企業就回報以發展的奇跡:雖不在珠三角的最佳地理位置,不具備最優的資源稟賦,在順德800多平方公里的小區域裏,卻生長出美的和碧桂園兩家超千億元的世界500強,規模超十億元的企業近80家,還有一大批“隱形冠軍”和無數中小微企業,順德也長居百強區之首。
能運用規律:對標國際、保持特色
政府有限的工作人員,怎能應對不同發展時期和不同成長階段企業的多種需求?順德如何求解、破局?
棧橋、道路、水景與庭院勾勒出順德特有的“桑基魚塘”的景觀,美的總部大樓用現代化的建築語言還原定格了這一鄉土景觀,為這個世界級企業打下了濃厚的地域色彩標簽。從生産組的小作坊,到全國知名的鄉鎮企業,到全球化的大型家電企業集團,美的始終把總部紮根在順德。美的創始人何享健坦言,除了生於斯長于斯的家鄉情懷,他最看重的是順德的營商環境。
一次,順德的家電企業負責人和順德的政府領導到國外考察,他們發現,在發達國家,出面接待考察者的不是政府,而是當地的商會組織,由商會進行經濟交流。回國後立即行動,順德家電商會率先在2000年成立,團結起科龍、萬家樂、萬和等一批家電企業,何享健任首任會長,在政府和家電企業中搭建橋梁。
“按照國際規律,成立商會,首先是為了反映企業的呼聲,能夠讓政府跟企業更好地溝通。”順德區家電商會秘書長賴曉明選擇離開自己供職的公司,成為商會的專職工作人員,活躍于企業和政府之間,現在他很享受這份工作。在賴曉明看來,順德的商會雖然學自西方國家,但又與其有著本質的差別,符合中國特色,“與西方的商會不同,我們的商會代表政府,也代表企業,更多的是代表政府去服務企業,把政府的政策和觀念傳遞給企業,對大小企業一視同仁,服務均等化”。
賴曉明對商會最滿意的一項工作是推動順德家電“走出去”。他回憶,2004年之前,順德的家電企業很少到海外去開拓市場,順德政府決定支援商會帶領家電“走出去”,融入國際大市場。達成共識後不到一星期,政府就撥款1000萬元,由商會租下2000多平方米的攤位,安排300多人去參展,成為當年德國科隆家電展的最大展團。
此後,政府連續三次委託商會組織家電企業參展,見世界、看差距、長見識、促發展,十年間,順德家電出口翻了何止10倍!順德還由此一舉成為全國最大的空調、電冰箱、熱水器、消毒碗櫃生産基地,全球最大的電飯煲、微波爐供應基地,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家電之都”。
回歸規律,市場的歸市場,社會的歸社會,政府的歸政府;洞悉規律,合作與共生,按市場的要求營造政府的環境,順德40年來一直走在改革的前沿。
“每一次尊重實際的政策突破、每一次尊重市場的制度創新,都釋放了順德發展的新動能。”順商發展研究會首任秘書長歐陽以標深入研究了順德的改革實踐,他認為“順德的貢獻不僅僅是快速增長的GDP,而是尊重規律的基層政府智慧和商業智慧,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是踐行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樣板”。
能把握大勢:順勢而為、德行天下
機器人一手拿鍋,一手握鏟,不時地翻炒、加油加鹽,不一會兒,一道很有賣相的牛柳就做好了,裝盤後端菜機器人跟上,順著滑軌把菜運送到點餐人的餐桌……在碧桂園旗下的博智林機器人公司,未來餐廳的樣子已然展現在人們面前。除了餐廳機器人,這家公司還在研製生産建築機器人、社區服務機器人。
觀大局、看大勢、做大事。順勢轉型,順則興,不順則衰。順德的另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美的,幾年前就開始在機器人賽道發力,收購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更是引起全球産業界的矚目,目前美的的智慧製造産業基地一期已實現試産。
機器人是“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碧桂園和美的擁抱機器人浪潮的背後,是順德順應新科技革命大勢,以“科技順德”推動轉型發展,打造智慧製造新高地的不懈努力。
來到順德廣東工業設計城,創意設計的氣息撲面而來,棋盤裝點著外墻、工業廢材蛻變成雕塑,展廳內是設計師們用新材料、新科技、新點子設計的家電新産品,直擊順德傳統家電業處於“微笑曲線”價值鏈低端的“痛點”,增強産品競爭力,提升“中國家電之都”的品牌價值。
“工業設計投入1元,能拉動産值100元,是個有前景的新産業。”廣東工業設計城負責人姚迪清楚地記得2012年12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考察時的情景,“當時我們園區只有800名設計師,總書記勉勵我們要吸引到8000名設計師”。6年多時間過去了,這裡設計師已經達到8300多人,發展數量上實現了總書記給我們的目標;發展品質上,除了家電,教育裝備、生命健康、軍民融合等多個行業,正著力建設實體經濟、創新設計、現代金融、人才聚集、協同發展的工業設計産業創新生態體系。
“順德”,順勢而為、德行天下。在百年之未有大變局中,大勢屬於有準備的人,大勢也屬於有作為的人,順德人正張開雙臂擁抱大勢:
——順應人口老齡化趨勢,研究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心理需求,提高晚年生活品質,主動佈局養老大市場;
——緊抓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的新機遇,內聯外通,實現從地理環境到産業集群的融合;
——積極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不斷開拓南美、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一帶一路”成順德外貿新增長點……
能敢於擔當:聞雞起舞、風雨無阻
發展從來沒有一帆風順,改革從來沒有一路坦途。優勢和劣勢的轉換就在一瞬間,“驚人的成績”也可能變成“驚心的包袱”。40年高強度開發,順德的發展,又到了一個關口。
過去“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村級工業園創造了順德經濟的“輝煌”,現在卻成為新發展的“瓶頸”和“陷阱”,順德區委書記郭文海滿是憂慮地介紹,382個村級工業園見縫插針地散落在區內205個村,70%的用地卻只創造了4.3%的稅收,低效率用地和低端産能交織,城鄉混雜。順德人還能否再次“自我革命”,向著利益最複雜、矛盾最尖銳的村級工業園“動刀”,能否啃下這多年積攢的最硬的“骨頭”?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果斷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産業和企業,為新興産業發展騰出空間。廣東省委賦予了順德區率先建設廣東省高品質發展綜合示範區的任務。
“總書記的講話,給了我們方向和勇氣,10個鎮同時開工整治工程,一家一戶談,一個園區一個園區改。幹部們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那些啃硬骨頭、找難事辦的工作場面鼓舞鬥志;那些敢於擔當、敢於作為的幹部成長起來。”郭文海欣慰地説,2019年在總書記講話一週年之際,順德區召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幹部會議,從村級工業園整治現場來的幹部、從實踐的大海撈針“撈”出來的幹部,受到了表彰,“嘉獎一個幹部,就要形成帶動一片的效果”。
“80後”的區委深改辦主任歐勝軍就是在實幹中歷練出來的年輕幹部,談起順德的村級工業園改造和機構改革發展,他思路清晰、如數家珍,從問題導向出發,把握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原則,言語間胸有成竹。
80歲的招汝基儘管已退休20多年,但是提起40年前的那場改革,他立刻像青年人一樣精神,眼裏閃爍著光芒。他深有感觸地説:“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落在幹部身上,關鍵要有一批敢擔當、敢作為的幹部。”
兩個“80後”、兩代幹部,一脈相承的作風、一脈相承的質樸、一脈相承的務實、一脈相承的敢為人先。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落在幹部身上,都要看他們如何擔當、如何奮鬥、如何奉獻,如何做順德人、如何做共産黨人。
所有單點都是大趨勢下的必然,每個局部都是整體圖景的縮影。
40年來,只有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大地上,只有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順德才能持續求新,持續創新。在順德,我們滿懷敬意地回望中國改革開放的初心;在順德,我們滿懷信心地眺望“下一個40年”的未來。
《光明日報》( 2019年05月26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