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受到匈牙利人青睞的匈中雙語學校

2019-05-23 11:20: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原標題:通訊:受到匈牙利人青睞的匈中雙語學校

  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第15區,有一所學校的“學位”近年來變得十分緊俏:2019年共有90多名學生報名,最終只有27人成功入學就讀。

  這就是匈中雙語學校,中東歐唯一同時使用當地語言和中文教學的全日制公立學校。從以中國學生為主到匈牙利學生佔絕大多數,匈中雙語學校創立十五年來的學生結構變化,顯示出中文和中國在匈牙利日益受到重視。

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匈中雙語學校的學生在中國文化課上體驗畫臉譜。(新華社發 匈中雙語學校供圖)

  2004年9月,學校成立之初只有4個年級、87名學生。學校匈方校長埃爾代伊説,那時,學生家長多是在匈牙利工作和生活的中國人,但2008年以後,匈牙利學生成為學校學生的大多數。如今,在校學生有480余人,分佈在11個年級,除約120名中國學生、30名左右的“混血兒”以及十多名來自亞洲其他地區的學生外,其餘都是匈牙利學生。

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匈中雙語學校的學生在中國國慶節活動日上展示“春”字剪紙。(新華社發 匈中雙語學校供圖)

  匈中雙語學校受到青睞,源於兩國友好關係的發展。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中匈關係各領域合作快速發展。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也日益為中匈和中國與地區國家關係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兩國人員往來日益頻繁,2018年到訪匈牙利的中國遊客達25.6萬人次,同比增長11.06%。中文也成為匈牙利高校招生考試的外語科目之一。

  學校中方校長郭家明説,隨著匈中雙語學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2016年9月,匈中雙語學校從原有的8年制擴建為12年制,學生可以從小學到高中12年“全貫通”學習中文。近年來,“漢語橋”中文比賽匈牙利賽區優勝者中很多出自該校。

  四年級學生亞當已能較為流利地使用中文進行基礎對話。這位從一年級就開始學習中文的布達佩斯小朋友説,每天要花5個小時學習中文,長大了想從事中文和匈牙利語、英語之間翻譯的工作。

這是5月21日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匈中雙語學校拍攝的學生繪畫作品。(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 攝)

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匈中雙語學校的學生在課堂上復習漢語生詞。(新華社發 匈中雙語學校供圖)

5月21日,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匈中雙語學校四年級學生亞當接受記者採訪。(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 攝)

5月21日,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匈中雙語學校匈方校長埃爾代伊接受記者採訪。(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 攝)

  對於很多匈中雙語學校的學生家長來説,讓孩子學習中文的念頭更是早就植入腦海。庫克陶在兒子福多爾兩歲時就想好了要讓他到這所雙語學校學習。她説,希望福多爾的第一外語是中文。

  曾先後在山東師範大學、復旦大學進修的學校匈籍教師如意説,相比自己在大學後才系統學習中文,她十分羨慕這裡的小朋友能夠從小學習中文。在孩子的帶動下,不少匈牙利學生家長也逐漸接觸中文、熟悉中國。庫克陶説,如今參加中國農曆新年聯歡活動已經成為家裏每年的慣例。

5月21日,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匈中雙語學校匈籍教師如意接受記者採訪。(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 攝)

5月21日,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匈中雙語學校學生家長庫克陶(右)接受記者採訪。(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 攝)

5月21日,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匈中雙語學校學校中方校長郭家明接受記者採訪。(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 攝)

這是5月21日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拍攝的匈中雙語學校校門。(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 攝)

  郭家明説,多位中國領導人曾訪問這所學校並向學校贈送教材和教學設備,鼓勵學校培養出更多中匈友好事業的接班人,中匈兩國高層的長期高度關注和支援為學校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匈牙利社會各界對匈中雙語學校也越發青睞,不少律師、醫生甚至是國會議員紛紛把孩子送來上學。

  埃爾代伊説,希望學校的規模進一步擴大,並進一步提高中文教學水準。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