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四點主張”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方案

2019-05-17 17:43:00
來源:上觀新聞
字號

  孟夏的北京,鮮花盛開,風清氣爽。5月15日,習近平主席出席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併發表主旨演講,充分展示兼收並蓄、共同進步的文明理念,展現亞洲文明綻放的多彩魅力,彰顯亞洲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繁榮發展的美好願景,對於更好地促進不同國家、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鑒,推動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表明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態度。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指出,每一種文明都紮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人類只有膚色語言之別,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劣之分。放眼當今世界,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千里之遙變成咫尺之鄰,人類的文明交流從未像今天這樣便利。但世界並不太平,衝突與紛爭並未停止,傲慢與偏見依然存在,文明衝突論、西方中心論以及針對特定國家、文明的威脅論層出不窮。顯然,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不同文明和諧共生的基礎和前提。因為唯有秉承平等謙遜、虛懷若谷的態度對待各種文明,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積極借鑒其他文明的優秀成果,一種文明才能不斷獲得發展與進步。

  “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舒展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氣度。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指出,各種文明本沒有衝突,只是要有欣賞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們既要讓本國文明充滿勃勃生機,又要為他國文明發展創造條件,讓世界文明百花園群芳競艷。因為在人類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各個民族所創造的不同文明各有韆鞦、各具姿容。每一種文明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歷史背景、民族傳統中生長起來的,體現著獨特的生産生活方式,代表著一方文化的沃土和綠洲,都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意義上説,人類社會每一種文明都彰顯著思想之美、生活之美、創造之美,每一種文明都有其獨特意蘊,都是人類的精神瑰寶,都彰顯著創造之美。只有既發現自身之美,又發現、欣賞他人之美,實現相互欣賞、讚美,才能真正達到和而不同、和合共生。

  “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呈現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智慧。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指出,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取長補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因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不同文明和文化相互交流、互鑒、融合的歷史。如此,人類文明的百花園才會姹紫嫣紅、生機盎然。我們才能看到,今天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6000多種語言,共同構成的絢爛多彩的人類文明圖譜。可以這樣説,文明交流互鑒,與人類歷史發展相伴而生,與各個國家、民族的進步如影隨形,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只要秉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精神,多溝通、多對話、多協商,就能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不同文明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更好地維護和促進文明多樣性,為世界文明繁榮注入新動力。

  “堅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彰顯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眼光。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指出,世界文明歷史揭示了一個規律:任何一種文明都要與時偕行,不斷吸納時代精華。我們應該用創新增添文明發展動力、激活文明進步的源頭活水,不斷創造出跨越時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因為在人類的整個文明史中,創新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這樣説,人類的每一次進步都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源頭活水和強大動力。實現文明永續發展,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順時應勢、推陳出新。只有堅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才能更好地推動不同文明共同發展進步,開創世界文明繁榮發展的新未來,不斷增進人類共同福祉。(南方網徐江)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