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文明多樣性彰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明自信

2019-05-17 16:29:00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字號

  每個國家的文化特徵和民族氣質各不相同,世界文明呈現豐富多彩的多元圖景。當前,維護文明多樣性仍然是人類文明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而促進文明多樣性則有助於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彰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明自信。

  文明多樣性是各國文化的多態表達。多樣性是社會發展的源泉之一,也是人類文明的本質屬性。如同生物多樣性構成大自然的多彩多姿一樣,文明多樣性始終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是不同人群對世界認知和自我文化認同的多樣表達。1998年11月第53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宣佈2001年為“聯合國不同文明之間對話年”。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3屆大會通過了《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把“文化多樣性”定義為各群體和社會藉以表現其文化的多種不同形式。文化多樣性不僅體現在人類文化遺産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表現形式來表達、弘揚和傳承的多種方式,也體現在借助各種方式和技術進行的藝術創造、生産、傳播、銷售和消費的多種方式。馬克思主義認為,文化是上層建築,其發展規律受制于所依存的生産方式,生産方式的不同導致文化的差異,進而形成全球文明的多樣性。每一種文明都紮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都是人類的精神瑰寶,都蘊含著人類發展進步所依賴的精神理念和價值追求。

  文明多樣性是人類文明演進的常態標識。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6000多種語言交織而成當今世界人類文明畫卷。文明多樣性是世界文明生態系統的基本特徵,促進文明多樣性是保障基本的人文價值觀的前提和基礎。多元文化之間的接觸、碰撞、相互學習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進步的巨大動力,不斷地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縱觀世界歷史,以文明多樣性為基礎的文明交流互鑒始終是人類文明演進的主流。以絲綢之路為例,作為一種歷史文化現象,古絲路穿越不同地域、多種民族、多個宗教、多維文化,正是文明多樣性促進了古絲綢之路多元文化交融的形成與發展,為世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明選擇,注入強勁的生長動力。時至今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跨越文化差異,倡行文明交流互鑒,正在形成一條多元文明深入對接的人文大通道。“一帶一路”文明之路以維護文明多樣性為核心,以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為抓手,符合世界文明發展走向,孕育著人類文明未來的前進方向。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