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久久為功共治“長江病” 中國節能以平臺之力破局長江治理

2019-05-17 16:26:00
來源:中國網
字號

  “走進新國企長江大保護”系列報道之一

  中國網財經5月17日訊(李春暉)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數千年來奔流不息,滋養廣袤大地,孕育璀璨文明,織就中國“黃金經濟帶”。而今“長江病了”,治好“長江病”,非一地一企之力可完成,也非一朝一夕能實現,而是要攜手各方,分類施策,系統治療,持之以恒,久久為功。

  作為我國唯一一家主業為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的中央企業,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節能”)肩負起“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主體平臺”重任,傾力打造有高度、有溫度、有力度的主體平臺,聚合各方力量,共當答題人,爭做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的領頭雁。

  5月13日至17日,跟隨由中央網信辦網路評論工作局、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工作局指導,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走進新國企長江大保護”活動,走進長江經濟帶,走進中國節能。

  以“平臺”之力破解長江治理難題

  長江水綿延六千多公里,長江經濟帶覆蓋11個省市,污染治理政出多頭,項目小散亂現象普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理方式難以實現生態系統整體性提升;多年來過度開發造成的歷史欠賬,也使得治理工作因地方政府資金有限等原因難以打開局面。

  在此背景下,2018年5月,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提出,中國節能要充分發揮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主體平臺作用,並於今年1月印發了《關於支援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在長江經濟帶中發揮污染治理主體平臺作用的指導意見》,期望中國節能發揮自身污染治理全産業鏈優勢和資源集聚能力,探索出一套市場化、可持續的系統治理創新模式。

  近年來興起的“平臺”概念源於網際網路經濟,協作、開放、共用、共贏是其題中之義,這一模式恰是解決長江治理痛點、難點的“良方”。

  “聚合各方力量,共當答題人。”中國節能黨委副書記陳曙光稱。中國節能提出打造有高度、有溫度、有力度的污染治理主體平臺,發揮央企籌資能力強、專業實力強、聚合資源能力強的優勢,積極推進與沿江各省市合作,撬動社會各方資本,合力共抓“長江大保護”。

  為此,中國節能專門成立了集團長江保護事業部,對有合作意向的沿江重點城市派駐總代表,對沿江126個城市明確了53位對接負責人,逐步完善主體平臺功能。

  為解決長江大保護治理資金需求量大與治理資金不足之間的矛盾,中國節能與金融機構通力合作,大力爭取項目融資,研究利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金融工具撬動社會各方資本投入;與地方政府積極對接,研究專項資金支援方式,保本微利的推進項目,實現項目收支平衡;積極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路徑,利用綠色開發、産業導入等手段,把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産品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

  “長江大保護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憑中國節能一己之力能夠完成,我們將進一步發揮主體平臺帶動作用,聚集各地分散的設計、研發、裝備製造、工程建設資源以及小而散的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廠、危險廢棄物處理廠、大氣水土壤檢測網點等環保資源,提高污染治理核心能力,同時加強與金融機構和科研機構的合作,通過成立綠色發展基金、建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途徑,完善上下游産業鏈,打造國家環保之重器。”中國節能長江事業部主任趙友民表示。

  當好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的“領頭雁”

  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節能是國內節能環保領域規模最大、專業覆蓋面最廣、綜合實力最強的節能環保産業集團,在沿江11省市擁有178家子公司,已開展各類節能環保項目258個,儲備項目217個,主營業務和專業優勢與長江大保護工作高度契合。

  這一年多以來,中國節能聚焦重點、深耕細作,以先行先試工作為重要抓手,按照“一城一策”、“一域一策”的原則,與浙江省、衡陽市、麗水市、湖州市、咸寧市等省市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深入湖州、咸寧、衡陽、畢節等城市開展先行先試工作,統籌規劃先行先試項目26個,投資總額約158億元,形成了一系列可複製、可持續的創新模式。

  “下一步,中國節能將進一步發揮領頭雁作用,切實肩負起污染治理主體平臺責任,壓茬推進長江大保護各項工作。”趙友民稱。

  趙友民表示,儘管先行先試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進展,但還遠遠不夠,中國節能將繼續與沿江省市加強對接,新挖掘一批污染綜合治理示範項目並儘快落地開工,形成“開工建設一批、洽談準備一批、規劃儲備一批”的總格局,並不斷總結污染綜合治理經驗,儘快形成一批可持續、可供借鑒的的綜合治理模式,切實發揮主體平臺示範帶動作用。

  模式創新是主體平臺設立的初衷和成敗的關鍵,中國節能將圍繞治理模式、商業模式、協同合作模式不斷探索創新。“例如,我們擬通過設立長江清潔技術集團有限公司攻克治理技術難題;通過創建長江經濟帶生態産品發展研究中心、打造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示範基地,打通生態産品價值實現路徑;通過探索央地合資、企業化運營、政府適當補貼與資産證券化相結合的模式,實現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可持續發展。”趙友民舉例稱。

  “我們有能力、有責任、有信心發揮好污染治理主體平臺作用,完成好黨中央賦予與中國節能的光榮任務。”趙友民稱。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