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國家陸續入群,“一帶一路”再添新活力
王冰國際關係學者,北京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
近期,“一帶一路”佳音頻傳。先是義大利作為G7成員國第一個加入“一帶一路”,瑞士又宣佈兩國將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簽署有關“一帶一路”和第三方市場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李克強總理在訪歐期間,雙方表示加強“歐亞互聯互通戰略”、“泛歐洲交通運輸網路”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對接。這一切都説明,“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五年來取得的成就正在讓更多歐盟國家轉變態度。未來,隨著更多歐盟國家加入,“一帶一路”將再添新活力。
第一,歐盟國家有望陸續加入,提升“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力。中歐攜手合作歷史悠久。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16+1”合作始於2012年首屆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尚未正式加入“一帶一路”的歐盟國家也與中國有長期深入的合作。
中法聯合在英國欣克利角開發的核電項目就是中歐合作的典範。今年3月29日,“一帶一路”倡議德國聯邦協會在不萊梅成立,希望促進德國中小企業借助“一帶一路”平臺與中方企業共同進入第三方市場。歐盟從1951年的“歐洲煤鋼共同體”一路走到今天,在內部市場連通、建立跨國基礎設施網路和建立各層次夥伴關係方面經驗豐富。未來,隨著更多歐盟國家陸續正式加入以及中歐雙方戰略和項目的對接,“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品質和倡議的國際影響力必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第二,更多共商、共建、共用,增進中歐雙方政治互信。一個領域國際合作積累的信任可以促進雙方其他領域合作走向深度和廣度,這種溢出效應在“一帶一路”項目表現得尤為突出。通過在項目中各層次的共商、共建、共用,中歐雙方在經貿領域的磨合必然會上升到政治和安全領域,産生更多互信。實際上,相比于中國與其他大國關係,中歐關係是改革開放40年間最為穩定的雙邊關係。這與雙方的平等協商、務實合作和合理管控分歧是分不開的。曾經一度在歐盟內部有人認為中國的“16+1”合作破壞了歐盟的團結。但是,事實證明中國中東歐合作非但沒有分裂歐洲,反而通過一系列成果惠及中東歐,縮小了歐盟內部發展差距,促進了歐洲一體化。更多歐盟國家加入,更多項目對接必將進一步消除歐方疑慮,擴大雙方合作的基礎。
第三,倒逼與國際標準對接,增強國際規則的制定權和話語權。在走出去之初,少數企業曾因對國際規則和標準不夠熟悉而遭受過挫折。歐盟國家“集體”加入必將帶來標準和規則的融合。歐盟在工程技術標準、國際投資和貿易規則的制定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且在“歐亞互聯互通戰略”中明確提出“可持續、全面和基於規則”三大原則。與歐盟戰略深入對接必然倒逼中國企業改進企業治理,倒逼中國國內完善法律法規。這不僅會推動“一帶一路”從高速發展階段進入到高品質發展階段,而且也會增強中國政府和企業在國際規則制定上的話語權。中國企業在高鐵和5G通信技術方面從跟跑到領跑的過程證明,未來國際標準和規則制定方面,必將會有更加響亮的中國聲音。
最後,促進全球治理層面的合作,為人類共同應對挑戰提供解決方案。在美國大搞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枉顧他國利益的大背景下,中歐戰略對接卻將世界第二大和第三經濟體,以及最具經濟活力的東亞聯繫在一起,促進沿線國家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縮小貧富差距,有助於消除衝突和戰爭發生的根源。中歐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續發展合作,必將改變以石油為基礎的傳統地緣政治格局,幫助更多國家實現能源獨立,有利於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面發展。中歐還將以“一帶一路”為載體,為地區熱點問題以及減貧、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問題貢獻治標治本的解決方案,解決全球治理所面臨的領導力和解決方案赤字問題。
總之,隨著更多歐盟國家的加入“一帶一路”倡議,隨著更多聯合項目的開展,中國和歐盟會越來越組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歐命運共同體,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探索寶貴經驗。雙方務實合作的捷報還將不斷傳來,讓我們拭目以待。(責任編輯:毅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