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寫真:當臺灣民間信仰遇上政治

2019-04-17 08:0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臺北4月16日電 題:當臺灣民間信仰遇上政治

  中新社記者 路梅 畢永光

  農曆三月,民間信仰繁盛的臺灣迎來民俗活動的高潮,各路神祇的出巡、誕辰慶祝活動接連不斷,尤以臺中大甲鎮瀾宮媽祖的繞境進香活動堪稱年度盛事。

  鎮瀾宮媽祖出巡21個鄉鎮、80余座廟宇,歷經9天8夜,跋涉300多公里後,回到大甲,16日深夜將舉行回鑾安座儀式。據知,臺灣當局前領導人馬英九、臺中市長盧秀燕屆時參加儀式。

  媽祖信仰17世紀隨福建移民渡海來臺,鎮瀾宮則有200多年曆史。大甲媽祖繞境進香活動始於該宮廟創建之初,原是前往福建湄洲媽祖祖廟進香,後因日本殖民當局嚴禁臺海兩岸往來被迫中斷,遂逐步形成信眾組團前往雲林北港朝天宮(後改為嘉義新港奉天宮)進香的慣例。在廟方精心經營下,其影響力甚廣,形成臺灣獨特的“三月瘋媽祖”民俗。1987年,適逢媽祖成道千年,鎮瀾宮突破阻撓輾轉前往湄洲謁祖進香,延續兩岸割不斷的親緣。

  在臺灣,宮廟是重要的人際網路與組織。據統計,臺灣地區約有千余座媽祖廟,信眾上千萬人,每年一度的繞境活動參與人數可達數百萬之眾。2016年一項網路投票顯示,臺灣人最愛拜的神明就是媽祖,其次是財神和觀音。

  政治人物參與宗教、民俗活動已是臺灣政壇的常態,尤其每逢選舉,他們以參拜寺廟的方式“深入基層”尋求民眾認同,無論宗教信仰是否相同,逢廟必入、逢神必拜。“搶頭香”“拿香跟拜”等也被借用成政治術語。媽祖則因其龐大的信眾基礎格外受重視。

  本月7日,大甲媽祖起駕當天,中國國民黨的吳敦義、王金平、朱立倫、韓國瑜,民進黨的蔡英文、賴清德,和白色力量代表柯文哲等,各陣營政治人物如走馬燈般出現在鎮瀾宮。

  他們中的多位被認為2020年可能角逐下任臺灣當局領導人“大位”,參與活動的情形也成為媒體觀察其人氣的指標,“媽祖政治學”的個中微妙耐人尋味。

  鎮瀾宮方面既要“廣結善緣”,也格外小心維持平衡:將幾位“大咖”的進香行程錯開,“王不見王”。起駕當天能接觸媽祖金身的兩個機會,一個給了王金平,將媽祖請出神龕;另一個給了蔡英文,請媽祖上轎。韓國瑜一到場就展現了持續的高人氣,300米的路需要在大批維安人員保護下突圍亢奮的人潮,走了至少30分鐘。朱立倫、柯文哲除了進香,還跟隨繞境隊伍前行。

  近段時間,國民黨與民進黨都因黨內初選問題而引發各自“茶壺裏的風暴”。

  國民黨內徘徊于徵召和初選機制間。黨主席吳敦義聲言要醞釀出最強人選;新北市前市長朱立倫和當局立法機構前負責人王金平都強調遵照黨內提名機制,但也展現不同姿態;多次民調領先的高雄市長韓國瑜,被力拱和聯署出選,但因就任現職不到四個月,表態“目前不考慮2020”。由於情況混沌,黨內出現焦躁情緒。

  行政機構前負責人賴清德挑戰追求連任的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兩人在黨內初選問題上的嚴重分歧,導致初選時程延後至5月下旬,引發黨內諸多不滿。

  柯文哲的動態則被許多臺灣媒體形容為“伺機而動”。大甲媽祖繞境啟程和回鑾時,他兩度參與其中,一邊説自己“全身酸痛”,一邊繼續與支援者頻頻互動。

  在媽祖面前,臺灣的政治人物不分顏色,都期望得以庇祐實現其政治追求。有臺媒舉出多年參加活動卻未能如願當選的例子指出,參與大甲媽繞境、扶轎未必就是當選保證。臺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何溢誠撰文指出,政治人物應學習媽祖捨己為人的精神,不要只想用信眾手中的選票來成就自己。希望未來的臺灣當局領導人能秉持善意與誠意,促進兩岸和平共榮。(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