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林俊德:生命譜寫信仰 大愛詮釋忠誠

2019-04-06 10:43: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在新疆“死亡之海”羅布泊的西北方,坐落著我國唯一的核子試驗基地——馬蘭基地。從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1996年我國宣佈暫停核子試驗,這片土地見證了太多風雲過往。但是,無論過去多久,我們也不能忘記,正是一代民族精英、科技人才,無畏艱難,勇於創新,把功績書寫在大漠秘密的事業中,用信念挺起了中國的脊梁。已故中國爆炸力學與核子試驗工程領域著名專家林俊德院士就是其中的一員,去年,林俊德院士被中央軍委批准為挂像英模,進入全軍連級以上單位榮譽室。下面就讓我們走近這樣一位畢生為中國國防建設事業屢立功勳的老人。

  這裡是新疆羅布泊馬蘭革命烈士陵園。中國爆炸力學與核子試驗工程領域著名專家林俊德院士就長眠在這裡。在人生的最後時刻,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與這個世界道別。

  時間雖然已經過去了七年,但是父親臨終前為了給國家留下他的技術思想和技術方案,與死神抗爭堅持工作的這一個場景,在林海晨的心裏卻永遠揮之不去。

  林俊德兒子 林海晨:他明明是視網膜已經壓迫得模糊了,看不清了,他説我眼鏡呢,把我眼鏡給我戴上。那天晚上跟他學生説了一晚上,寫了三百多字,這都是後面我才知道的。我很嫉妒,他跟我沒説,沒説一句什麼話。

  父親臨終前心心唸唸的都是科研任務,卻沒有給家人留下一句遺言,這是林海晨心裏最大的遺憾,但是他卻深深理解父親的選擇。因為父親早已將事業融入生命中。上世紀六十年代,隨著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林俊德的名字傳遍了整個核子試驗場區。那時年僅二十六歲的他,用土辦法研製發明出的鐘錶式壓力自記儀,準確記錄了衝擊波的數據。衝擊波測量是研究核武器效應和産品當量的重要手段,這一組數據成為當時張愛萍將軍向周恩來總理報告原子彈爆炸成功的重要依據。

  某基地原研究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 林俊德:你的工作就跟國家的命運就那麼緊密地結合到一塊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這兩個一結合起來呢,自己就非常激動。

  林海晨説,父親和母親的工作都特別忙,他從小被寄養在外婆家,直到三歲才回到馬蘭基地父母身邊。但他每天在家都看不到父親,那時候父親就像一個陌生人。

  林俊德兒子 林海晨:我父親一回來,我就説,出去,就是陌生人,趕快出去,就是那樣子的,不讓他進家門。母親就説,其實你每天雖然睜眼的時候看不到父親,睡下的時候也看不見你父親,但是其實你爸非常喜歡你。每天晚上他都要回來(用鬍子)蹭蹭你。

  林海晨腦海裏總是困擾著的一個問題:父親到底是不是真的愛自己?直到林海晨十歲再次離家求學,在那段日子裏,父親與他保持的近百封通信,讓他開始慢慢走進父親的內心世界。

  林俊德兒子 林海晨:(父親)一直在給我潛移默化地在灌輸一種人生觀,付出要多,得到要少,這樣子人生你才能活得踏實。

  讓林海晨印象最深的就是高三的時候,當他寫信告訴父親入黨對考學有幫助,自己想入黨。發現兒子的入黨動機不純時,林俊德幾次給兒子寫信,字裏行間飽含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許,對信仰的堅定。

  林俊德兒子 林海晨:入黨首先是思想入黨,即為什麼入黨,這當然是一輩子的問題,要有獨立的見解,更不要圖虛榮和熱鬧,要實實在在。

  父親的這番話讓林海晨深刻認識到入黨不是小事。直到大學三年級,林海晨才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對於林海晨來説,父親正是用忘我的工作詮釋著他的信仰,給他們做著榜樣。

  當時的科研攻關沒有任何經驗可循,林俊德為了第一時間拿到測量數據,可能存在的核輻射危險性,從未讓他有一絲遲疑。

  林俊德同事 彭常賢:不顧一切,不怕困難,不怕沾染,哪危險哪困難都有他。

  林俊德同事 楊雅清:大家都清楚,他坐那沒事就看書,要不就去加班。

  從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到1996年進行的最後一次核子試驗,林俊德參加了全部的45次核子試驗任務。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某基地原研究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 林俊德:你這個成功的關鍵是什麼,一個是機遇,一個是發狂。的確是國家有這個舞臺,他搞核子試驗了,剛好把你放在一個很關鍵的崗位上,讓你去闖的機會,沒有這個,當然你就沒有成功。第二個是要發狂,一旦抓住機遇,你就要發狂地工作,廢寢忘食,想著他不可能的事他就可能了。

  就這樣,不顧一切發狂工作的林俊德常常忘記了,在辦公室之外還有一盞長年累月為了等他而亮著的燈。

  對於家,林俊德心懷愧疚,兒子林海晨還記得1996年,在我國最後一次核子試驗的前一天,父親帶著母親在羅布泊的偉人山下留了一張闔影,這是他們一生中少有的合影之一。全家人都懂得,林俊德不是不愛家,而是心裏更愛偉大的祖國。

  某基地原研究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 林俊德:我因為窮出身,如果沒有解放,沒有共産黨建立人民政府幫我上學,我的一切無從談起,國家人民培養了你,你怎麼樣給國家人民做一點事。

  2001年12月,已經是將軍的林俊德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那一年他已經63歲,這之後的十多年裏,他的科研項目又多次取得突出成就。然而,就在他孜孜不倦的時候,被北京解放軍總醫院確診為膽管癌晚期。

  林俊德不願意讓正在執行國家任務的兒子林海晨耽誤工作,因此堅決不讓他來醫院探望。同時為了爭取工作時間,儘快把自己的學術思想和技術思路留給後人,他拒絕手術和化療。

  西安唐都醫院 醫生 張利華:那種疼痛感,只要稍懂醫的人都知道,可以痛到生不如死。一般的人不會忍受住的。

  林俊德的病情急劇惡化,被送進重症監護室緊急救治,然而為方便工作,忍受著劇痛的林俊德強烈要求轉回普通病房繼續工作。電腦裏幾萬份要解密的機密文件,是他52年間為祖國傾注的全部心血,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他勉強坐在椅子上,一直工作到晚上。

  林俊德女兒 林春:就是覺得他還有那麼多事沒有做,他那麼想做怎麼就不讓他做了,就是這種感覺,不知道怎麼幫他,無能為力,就是那種感覺。

  最後林院士大面積腸梗阻,不能進食,醫生再次建議手術,他説影響工作,不做手術。當把手裏所有工作都處理完以後,林俊德院士再也支撐不住疲憊的身體,他為國防科技事業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林俊德兒子 林海晨:他回到西安,到他走,他跟我總共説的話,可能不超過5句。我能理解,其實當時也理解,但是難受,特別難受。

  到生命的最後時刻,林俊德把寶貴的時間依然留給了自己為之奮鬥的國防建設事業,留給了心中的祖國。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

  回到羅布泊,回到奮鬥一生的地方是林俊德生前最後的心願。羅布泊不會忘記,祖國也不會忘記,這是一位真正用信念撐起生命尊嚴的軍人。

  (央視記者 任永蔚 綻曉棠 孫金燕 尹驪)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