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大代表石時態:科學理論指導實踐推進創新發展

2019-03-15 15:40:00
來源:法律與生活
字號

  石時態代表

  【《法律與生活》雜誌社記者盛學友 報道】2019年3月12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黑龍江省代表團全體會議審議“兩高”工作報告。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石時態作了大會發言。

  完全贊成“兩高”報告和“兩高”工作

  石時態代表説:“周強院長和張軍檢察長所作的工作報告,通篇貫穿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充分體現了高舉旗幟、維護核心的政治意識和政治站位、善作善成、攻堅克難的使命擔當和觀大勢、謀全局的戰略思維,是一個堅持黨的領導、體現法治精神、飽含為民情懷的好報告。我完全贊成!”

  石時態代表認為,過去的一年,對“兩高”來説都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法院系統面臨著案件持續大幅增長、深化司法改革、基本解決執行難等艱巨任務。檢察系統面臨著反貪反瀆等職能轉隸後隊伍的思想穩定、職能重新調整定位等艱巨任務。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兩高’黨組緊緊依靠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開拓進取,大膽改革創新,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各項工作全面發展,亮點很多。” 石時態説。

  作為司法系統的一名代表,對2018年“兩高”工作,石時態代表感受最深的是,“兩高”黨組堅決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決擁戴領袖、忠於領袖、維護領袖、跟隨領袖,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司法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

  石時態代表從以下六個方面,談了他對“兩高”報告和“兩高”工作的感受:

  1.政治站位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法姓黨是政法機關永遠不變的根和魂。”“兩高”黨組深刻領會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始終牢記司法機關是黨領導下的國家機關,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始終把堅持黨對司法工作的絕對領導作為重大的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對總書記每次發表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兩高”黨組都第一時間組織傳達學習,並及時在全系統部署貫徹落實,確保入腦入心、落地生根,全國法檢系統廣大幹警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兩高”黨組把維護司法領域意識形態安全作為重大政治責任,牢牢掌握司法領域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話語權,壓實主體責任,納入巡視巡查,堅決防範西方“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等錯誤思潮,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2.與中央部署跟得緊 

  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兩高”黨組工作彙報時強調:司法機關要聚焦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履職盡責。找到結合點、著力點,在促進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上下功夫。

  “兩高”黨組把圍繞大局謀劃推動工作作為根本任務,克服單純辦案、機械司法的傾向,做到中央決策部署到哪,司法服務保障就跟進到哪,對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一絲不茍、一抓到底。有力服務保障三大攻堅戰。積極參與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犯罪,全力維護金融安全;依法嚴懲扶貧領域腐敗犯罪,妥善審理監督涉農糾紛,精準對接脫貧攻堅司法需求,服務保障鄉村振興;大力推進環境公益訴訟,探索環境恢復性司法舉措,以司法力量守護綠水青山,服務生態文明建設。依法服務保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國法院妥善審理公司清算、企業破産案件和新交易新模式新業態案件,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還在北京、上海、深圳設立了破産法庭。

  檢察機關堅決監督糾正涉及企業兼併重組、破産清算等確有錯誤的民商事裁判。對名存實亡的“僵屍企業”,督促有關部門加快破産清算,促使其及時退出市場。為民營企業提供良好的法治化發展環境。

  “兩高”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保護誠實守信、公平競爭,審慎適用強制措施,防止將經濟糾紛當作犯罪處理,防止將民事責任變為刑事責任。

  最高法院及時發佈指導性案例,甄別糾正了一批涉産權冤錯案件。最高檢察院出臺了依法保障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加強産權司法保護等司法政策,制髮指導性案例,向社會傳遞黨中央依法保護産權和企業家人身財産安全的強烈信號。

  “兩高”還採取有力措施,依法服務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區域協調發展、創新性國家建設和全方位對外開放等決策部署。堅決有力推進掃黑除惡。

  “兩高”採取三級院長、檢察長負責,院庭處長主辦,相對集中管轄,集中宣判等超常舉措,推進專項鬥爭,全國檢察機關快捕快訴,全國法院快審快結,並堅持嚴格依法辦案,一批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紛紛落網,人民群眾拍手稱快。

  3.司法為民舉措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形勢如何變化,政法機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能變。”

  “兩高”黨組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司法工作的第一標準,積極適應新時代社會矛盾新變化和人民群眾司法新需求,不斷推出司法為民舉措,把為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的司法服務體現和落實到司法工作全過程和各方面,努力讓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看得見、可感受。

  最高法院依法審理執行涉教育、就業、醫療、養老、消費等案件,推行網上立案、自助立案,推廣車載法庭、移動背包法庭,讓法官多跑路、讓資訊多跑路、讓當事人少跑腿。全國有75%以上的法院開通了12368訴訟服務熱線,2000家以上法院開通了訴訟服務網,90%左右的法院建設了資訊化訴訟服務大廳。

  檢察機關連續五年開展食品藥品安全立案監督,開展“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訴訟專項監督,充分體現了強烈的為民情懷。

  檢察機關提出對每一件群眾信訪7日內程式回復、3個月內辦理過程或結果答覆,建設12309檢察服務中心,推行網上網下綜合服務,進一步提升了服務人民群眾的水準。

  4.破解執行難力度大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上提出“要切實解決執行難”。

  最高法院提出“用兩到三年基本解決執行難”,2018年是最後一年。

  三年來,全國法院共執結執行案件近2000萬件,執行到位金額4.4萬億元,“基本解決執行難”的階段性目標如期實現。

  各級黨委、人大、政府切實加強對執行工作的領導、監督和指導,為破解執行難提供了有力保障。

  社會各界積極參戰,60余家聯合懲戒單位大力配合,採取11類37大項150項懲戒措施,讓失信被執行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人民群眾主動舉報被執行人轉移、隱匿財産線索,協助解決送達難、找人難問題。新聞媒體積極營造強大的輿論聲勢,全景展現攻堅“基本解決執行難”的艱辛和成效,在全社會營造起關注執行、理解執行、支援執行的濃厚氛圍。

  各級法院以敢打必勝的信心決心,倒排工期、挂圖作戰,綜合運用專項執行、網路查控、信用懲戒、打擊拒執犯罪等手段,最大限度兌現人民群眾勝訴權益。

  黑龍江高院原黨組成員、執行局局長侯鐵男等46名同志犧牲在執行崗位,用寶貴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各級檢察機關積極配合、大力支援和監督人民法院解決執行難,與人民法院聯合製定打擊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裁定犯罪的規定,對選擇性執行、超範圍查封扣押等違法執行問題及時提出檢察建議,對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情節嚴重的及時批捕起訴,有力推動了“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解決。

  5.司法改革推進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政法領域改革進入系統性、整體性變革的新階段,政法系統要在更高起點上,推動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最高法院制定了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意見,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健全法院組織體系,建立了六個巡迴法庭,在北京、上海設立跨行政區劃法院,成立杭州、北京、廣州網際網路法院,推進智慧財産權法院、金融法院等專門法院建設。

  最高法院出臺進一步深化司法公開31條舉措,大力推進司法公開,庭審公開網直播庭審超過259萬場,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文書超過6382萬份,總訪問量超過226億次,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裁判文書公開平臺。

  檢察機關深化跨行政區劃檢察改革,把內設機構改革作為檢察工作創新發展的突破口,分別設立民事、行政檢察機構,形成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法律監督總體佈局。探索專業化新型辦案團隊建設,積極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強化檢務公開,開展檢察開放日活動,打造陽光檢務。

  6.隊伍建設抓得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法機關肩負責任重,掌握權力大,面臨誘惑多,必須打造一支紀律嚴明、行為規範、作風優良的政法鐵軍。”

  “兩高”黨組堅持全面從嚴治院、從嚴治警,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不斷加強司法能力建設,嚴懲司法腐敗。最高法院提出“旗幟鮮明講政治,永葆政治忠誠,堅定理想信念,堅守法治信仰”。

  全面實施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工程,地方各級法院成立基層黨組織2.7萬個,出臺黨建工作指導意見1700個。建立中國法官培訓網,推行開放式線上培訓。積極培養選拔審判業務專家,全國審判業務專家超百人。

  最高檢察院提出“檢徽不能蒙塵,權力必須管好”。不斷強化系統內巡視,建成檢察業務學習平臺、建立業務數據分析研判會商機制、組建民事行政訴訟監督案件專家委員會。

  “兩高”堅持刀刃向內,嚴肅查處利用司法權違紀違法幹警,堅決整治司法不規範、司法作風不良等突出問題,隊伍形象不斷轉變,司法作風持續向好。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