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際銳評】中美磋商越到關鍵處,越要擴大利益交集

2019-03-30 14:30:00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線上
字號

  為期兩天的第八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星期五(29日)在北京結束。這輪磋商同樣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共同主持,雙方討論了協議有關文本,並取得新的進展。

  從大雪紛飛到櫻花盛開,從華盛頓到北京,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在最近四個月裏談了四輪,已經進入最關鍵也是最吃勁的時候。在上一輪磋商中,雙方圍繞協議文本進行了談判,在技術轉讓、智慧財産權保護、非關稅壁壘、服務業、農業以及匯率等方面的具體問題上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本輪磋商又繼續討論協議文本,並取得新的進展,這説明雙方朝著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又前進了一步,值得期待。

  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每前進一步,都很不容易,可謂艱難而辛苦。雖然雙方磋商是閉門進行的,但隨著磋商的節奏和步伐不斷加快,還是有越來越多的細節被披露了出來。比如,為了節省時間,本輪磋商將歡迎晚宴改成工作晚餐,雙方代表團邊吃邊談;另外,本輪磋商也沒有開幕式,雙方簡化形式,直奔主題,圍繞協議文本進行逐行討論。

  細節處見精神。中美雙方經貿團隊談得如此艱難、辛苦,一方面反映出中美在制度、文化、國情和發展階段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在溝通中要求同存異,就必然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另一方面,中美經貿問題不是簡單的你賣我買關係,而是錯綜複雜,磋商難度很大。因此,在面對面磋商時間有限的情況下,雙方採取了加班延期、視頻溝通、邊吃邊談等多種方式來爭分奪秒增進共識,但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可以説,在過去的近120天裏,夜以繼日、加班加點一直是雙方經貿團隊的工作常態。

  儘管如此,雙方團隊在兩國元首阿根廷重要共識的指引下,通過不懈努力,也不斷地取得實質性進展。這確實來之不易,雙方都應該倍加珍惜。

  據美國商務部星期三(27日)公佈的數據,1月份美國對全球出口增長0.9%,達2073億美元,但對中國的整體出口額下降至71億美元,創 2010年以來最低水準。據中方統計數據,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對美國的進出口貿易下降了19.9%。鋻於中美貿易緊張形勢依然沒能緩解,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最近將今年全球增長預期從3.5%下調至3.3%。

  顯然,相互加徵關稅對中美雙方和全球經濟的傷害越來越顯現,落實兩國元首共識也越來越重要和必要。當前,雙方已進入文本擬定的關鍵階段,隨著磋商節奏加快、形式簡化、直奔主題,交鋒自然更加激烈。

  中美磋商越是到關鍵處,越是要擴大利益交集。美方關切主要集中在智慧財産權保護、市場準入和實施機制等方面。這些關切只要與中國正在推進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方向一致,就能在中國當下的改革開放過程中得以解決。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中國又釋放了一系列擴大開放的信號,中美雙方可以從中尋找共同點,不斷推動解決各自的經貿關切。

  下周,第九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將在華盛頓舉行。隨著談判節奏加快,雙方應以更大的勇氣、智慧與信任去擴大公約數,繼續相向而行,落實兩國元首共識。

  對中方而言,肯定會以一貫的誠意與努力去爭取達成互利雙贏的協議,即便談得不理想,中方也會坦然面對,該幹什麼就幹什麼!經過一年的摸爬滾打,中國經濟更具韌性了,中國人的心態也磨煉得更加成熟了。在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2018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依然高達1300億美元,穩居世界前列;實際使用外資1349.7億美元,同比增長3%,創下歷史新高。這份亮眼的“成績單”讓中國人更加堅定地認識到:辦好自己的事,才是應對一切風雨的王道。(國際銳評評論員)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