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人的故事|世界屋脊60年,身邊巨變代代傳

2019-03-28 15:01: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3月,陽光照在雪山之巔,河流如帶,道路縱橫,祥和而繁榮,這是2019年的西藏。時光追溯到60年前,1959年3月28日,百萬農奴在黨的領導下,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民主改革運動,高原上迎來了“生命之春”。

  曾經的農奴普布多吉:“舊社會是‘人間地獄’”

  “差巴的兒子永遠是差巴(給農奴主支差種地的人),沒有選擇的餘地,生活裏只有黑暗和絕望。”

  在日喀則市江孜縣熱索鄉幫日村一棟嶄新的藏式民居樓裏,86歲的普布多吉和弟弟正喝著酥油茶閒聊。“舊社會是真正的‘人間地獄’啊。”

  在舊西藏,普布多吉一家13口人都是農奴。在他的記憶裏是每天吃不飽的飯、幹不完的活和猝不及防的毒打。“有一次,父親沒能按時完成莊園主交代的任務,臉被莊園管家用皮鞭打壞了,落下了殘疾。”

  許木村第一位女幹部次仁卓嘎:“自由和新生來了!”

  “1959年的春天,我們等來了民主改革,等來了解放軍。”

  如果不是1959年的那場民主改革,84歲的次仁卓嘎可能還是那個吃不飽飯、地位最低下的“朗生”(農奴主的家養奴)。1959年3月28日,自由和新生來了,她成為民主改革後許木村第一位女幹部。“舊西藏,女性被認為是低等級的人。”憶起往事,那份辛酸依然還在。民主改革後,西藏女性地位實現了從“命價如同一根草繩”到“能頂半邊天”的巨變。

  人大代表卓嘎:“家是玉麥,國是中國”

  “如果不是共産黨,西藏現在可能還生活在苦難和奴役中,我們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傳遞這份感激。”

  在祖國西南邊陲的玉麥,放牧守邊,卓嘎、央宗一家堅持了50多年。50多年來,他們見證著西藏的騰飛和巨變。“公路啊,電啊,之前人們想都不敢想。現在玉麥公路通了,鄉里建起了氣象觀測站和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還用上了國家大電網的穩定電力,買東西也能用手機掃二維碼了。”

  醫生次仁卓瑪:“要解決西藏同胞的疾病之苦”

  “人與疾病的鬥爭,單槍匹馬打不贏,需要我們團隊的共同協作,而我只是最平凡的那一個。”

  拉薩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辦公室裏,醫生次仁卓瑪正關切地詢問病人情況,38年,她還是如初次接診般嚴謹。2012年,拉薩林周70名村民體溫升高、渾身無力,形勢緊迫。次仁卓瑪緊急趕往病發地排查病情,最終成功找到病因,並在一週內成功控制疫情,無1例死亡。還有,通過次仁卓瑪及其同事們的不懈努力,拉薩市率先實現了兒童計劃免疫“三個85%”目標。

  最美鄉村教師格桑德吉:“讓每個孩子都能接受教育”

  “我從小便聽家中長輩説舊西藏往事,如今我們有機會能受教育,我想讓每個孩子都能夠接受教育。”

  穿越原始森林、跨越冰河、翻越3座雪山,走了整整7天。這是11歲的格桑德吉第一次走出墨脫去外面上學的情景。2001年,大學畢業後的她又回到了這裡。現在,她已成為墨脫縣完全小學的副校長。“2016年9月,我們正式搬進了新學校。到2018年,墨脫縣已有各級各類學校15所,在校學生2096人,專任教師271人,小學入學率達99%以上。”

  脫貧“帶路人”索朗央吉:“村民不脫貧,我就不離村”

  “只要貧困群眾早日過上小康生活,我們再苦再累也值得。”

  茶巴拉鄉地處雅江中游峽谷地帶,是曲水縣西部最貧困的鄉。2002年,索朗央吉來到這裡,成為一名鄉鎮幹部。這些年,她組織群眾外出務工,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謀劃鄉村旅遊開發,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後來她又先後擔任“拉薩河畔三有村”和“四季吉祥村”兩個易地扶貧搬遷村的黨支部第一書記,2017年,三有村184戶、712名貧困群眾順利脫貧。

  歷經歲月苦難,更知今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他們都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新時代的受益者。60年,西藏創造了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

  走過甲子輝煌,再回望這片土地,苦難與絕望已然成為歷史,撲面而來的是幸福的味道。新時代,340多萬西藏各族兒女將繼續奮發前進,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慧慧 楊月 實習記者 曹若鴻 涂陳昊)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