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加快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

2019-03-13 15:09:00
來源:求是網
字號

  每年“兩會”期間,與會代表委員審議“兩高”報告都是會議的重要議程之一,“兩高”報告也往往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全面依法治國進行得怎樣,法治中國建設推進的力度如何,今年“兩高”報告的靚麗答卷給出了回答。這份不俗的成績單,體現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新進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把全面依法治國推向前進。

  努力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首要的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目前,我國有法律250多部、行政法規700多部、地方性法規9000多部、行政規章11000多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還需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要求進一步發展完善。今後,我們要緊緊圍繞提高立法品質和立法效率,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堅持立改廢釋並舉,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提高法律法規的可執行性、可操作性。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及時反映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回應人民群眾期盼和關切。

  努力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法律的生命力和權威在於實施,而法律的有效實施,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和難點。目前,我國在法律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執法體制權責脫節現象仍然存在,執法司法不規範現象較為突出,群眾對執法司法不公和腐敗問題反映強烈。今後,我們要加快完善執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級政府必須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創新執法體制,完善執法程式,推進綜合執法,嚴格執法責任,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努力形成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必須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決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藉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要以規範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把黨內監督同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貫通起來,增強監督合力,強化監督責任,提高監督實效。進一步完善對司法活動的法律監督監察制度,確保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監督者更要接受監督,國家法律監督機關,要始終把自身監督放到與法律監督同等重要的位置來抓。

  努力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沒有一系列的保障條件,法治就難以實現,建立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至關重要。要切實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提高依法執政能力和水準,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組織保障。加強法治專門隊伍和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加強機構建設和經費保障,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堅實人才保障和物質條件。改革和完善不符合法治規律、不利於依法治國的體制機制,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完備的制度保障。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努力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治國必先治黨。黨內法規既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依據,也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有力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制定和修訂了140多部中央黨內法規,出臺了一批標誌性、關鍵性、基礎性的法規制度,有規可依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下一步的重點是執規必嚴,使黨內法規真正落地。今後,我們要堅持依法治國與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統籌推進、一體建設,注重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構建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以準則、條例等中央黨內法規為主幹,由各領域各層級黨內法規制度組成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切實提高黨內法規執行能力和水準。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