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徐曉:給快遞小哥多一份保障和關愛

2019-03-10 21:40:00
來源:新華網/中國政府網
字號

  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10日下午3點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委員進行大會發言。  

  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 徐曉:  

  我的發言題目是:給快遞小哥多一份保障和關愛。  

  現在,網上購物快遞到家,電話訂餐配送入戶,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常態。2018年,全國快遞包裹量突破500億件,快遞企業配送人員超過300萬,各類網路外賣平臺還有數百萬專兼職配送員,他們中絕大部分是35歲以下青年。這些日夜奔忙、走街串巷的快遞小哥,既聯繫著各行各業,是快遞行業的骨幹力量;又聯繫著千家萬戶,是美好生活的幸福使者。  

  今年元旦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飽含深情地慰問快遞小哥等“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2月1日,在北京前門東區特意走進快遞服務點慰問一線員工。當時在現場的一位快遞小哥回憶説:既驚喜萬分、感受到總書記的關懷溫暖,也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感到非常驕傲。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共青團主動關注、積極聯繫、有效覆蓋快遞小哥等新興青年群體。去年以來,各級共青團和青聯組織圍繞快遞小哥的職業發展進行了深入調研。我們發現,在快遞行業上演“速度與激情”的背後,快遞小哥的職業保障還在“慢車道”上徘徊。  

  一是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近半數快遞小哥每天工作超過10個小時,日均投遞量近百件,每週難得休息一天。在“雙十一”等網購高峰期,工作量更是爆髮式增長。有快遞小哥統計,每天要走10多公里路,打100多個電話,爬1000多級臺階,“風裏來、雨裏去,忙得兩腳不沾地”就是日常生活寫照。  

  二是勞動關係複雜,職業保障差。快遞小哥就業形態多樣,有的以招工方式進入物流企業,有的以合作方式加盟區域網點,還有的以註冊方式加入網路外賣平臺。總體上看,勞動合同簽約率不高,“五險一金”參保率較低,“以罰代管”普遍存在。由於客戶投訴、投遞延誤、包裹遺失等原因,遭遇罰款幾乎是家常便飯,有時跑完一疊訂單,難抵幾張罰單。有的快遞小哥為搶時間求準點,天天在馬路上“極速穿越”,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隱患。  

  三是社會認同不高,城市融入難。快遞小哥工作壓力大,城市生活成本又高,很難有時間和精力參與正常的社會交往、享受基本的休閒娛樂。社會上有些人對快遞小哥還存在著傲慢與偏見,臉難看、話難聽,可以説時有發生。小哥們渴望尊重但缺乏應有認同,身在城市卻難以融入城市,他們自稱為大家身邊“最熟悉的陌生人”。  

  快遞小哥是新時代的建設者和勞動者。他們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而奔忙,我們也應該給他們多一份關愛和保障。在此,我代表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完善職業保障,讓小哥們跑得更開心。建議快遞企業負起主體責任,加強對加盟、承包、代理網點的管理,優化接單、配送等業務流程,提高派送投放效率。加強快遞小哥業務培訓,引導他們文明從業、多學技能,在職業上有奔頭,在生活上有盼頭。著力解決快遞小哥在房屋租住、子女入學等方面困難,讓他們在城裏多一點“家”的感覺。  

  二是優化行業管理,讓小哥們跑得更安心。建議適應快遞行業就業方式,針對勞動保障、社會保險等問題,健全政策法規,為快遞小哥織好“安全網”。對快遞配送車輛的車型、標識、通行、停放等作出規定,提高交通管理服務水準。把智慧投遞貨櫃等納入社區公共服務建設,改變“小區門難進、投遞散亂差”的窘境。  

  三是加強人文關懷,讓小哥們跑得更舒心。建議加強快遞企業黨團組織建設,擴大對快遞小哥的聯繫服務和政治引領。加快建設快遞行業工會,在工資薪酬、福利待遇、勞動強度等方面,維護快遞小哥的合法權益。動員媒體宣傳展示快遞小哥愛崗敬業的職業風采,引導公眾多一些理解與尊重,提高他們的社會認同感和職業自信心。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