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人的故事|人大代表張寶艷:溫暖守護寶貝們的回家路

2019-03-05 15:03: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我是張寶艷,寶貝回家尋子網的創始人。如果問我最大心願是什麼,就是希望“寶貝回家”早日關門,因為這樣就説明,拐賣兒童現象真正得到了遏制。

  “寶貝回家”創立至今,已有12年了。愛心人士超過32萬,幫助4300個家庭團圓。每每看到這些相擁而泣的父母和孩子,就覺得我們的付出是值得的。

  這些年我最怕看到的是這些孩子回到家中,父母已經“等不及”先一步而去。這樣的家庭,註定無法團圓。

張寶艷。吉林發佈、中國吉林網供圖

  1991年12月,3歲的宋彥智意外走失,對他的家庭來講,猶如晴天霹靂。為了尋找走失的孩子,公安機關建立DNA數據庫,“寶貝回家”每天在論壇發帖跟進……終於,經過25年的不懈堅持,母親終於找到了宋彥智,“比對結果符合,找到智智了!”

  寶貝回家了,可爸爸卻沒有等到。那一刻,我的內心百感交集:25年的努力看到結果,孩子終於回家了,但這不是真正的團聚。

  我的內心很憂慮,我常常責問自己:如何能最大程度地避免這種遺憾?如何能真正實現“天下無拐”?

  其實,這件事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社會大眾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寶貝回家”上有很多尋親孩子的資訊,大家動動手指,把這些資訊轉發出去,可能多一個人看到就多一份希望。也許手指的力量,就能幫某個孩子打開通往回家之路的大門。

  2018年,我走上了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通道,我的聲音被更多的人聽到。我説,保護孩子,給他們創造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是社會也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責任。

張寶艷。資料圖

  兩會後,我參加了全國人大組織的最高檢察院執法檢查,吉林省人大組織的打黑除惡執法情況視察,通化法院舉行的案件庭審,通化檢察院舉行的執法新體驗……

  通過這些履職活動,我全面了解了法院、檢察院、公安局的工作。我對人大代表身上的責任有了新的認知。尋找和保護孩子,需要更精準的方式。

  比如在我們及全社會的呼籲下,2010年開始,一旦有孩子失蹤,公安機關立即以刑事案件立案偵查;2015年,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開始被追究刑責;2017年,拐賣嬰幼兒最高可判處死刑……

  這12年間,我見證著全國開展打拐專項工作,各種政策法規出臺、新措施幫助寶貝回家。特別是公安部推出的兒童失蹤資訊緊急發佈平臺,有25家新媒體和移動應用接入平臺,一旦孩子失蹤,在幾秒鐘內,幾百公里範圍裏,每一個安裝了指定APP的手機用戶,都能收到彈窗提醒。

  社會上的各種資源也全力支援我們,有一些愛心企業,他們會把“寶貝回家”的尋親資料印在他們的産品包裝上,通過企業銷售渠道輻射到全國各地。還有一些網際網路高科技企業,他們會把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寶貝回家”,在公安機關的指導下,我們與騰訊、微軟等企業合作,有時救助站收留的孩子有智力障礙,自己也説不清自己是誰,好在用人臉識別和大數據處理技術,再拿去公安部一比對,立刻就能知道他們是誰!

  2007年的時候,一天最多能有七、八個人來登記失蹤孩子資訊。如今,國家和社會都很重視打拐工作,人販子基本被震懾住了,連續三年,找不到的孩子一年都不超過一百人!

  這幾年我們做得很辛苦,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一年365天幾乎沒有休息日、沒有節假日,但看到我們的堅持換來一次次團聚,這一切都值得!

  建議一:加重對拐賣婦女兒童犯罪量刑標準。從源頭、立法的角度,希望國家能夠更加重視。

  家庭失去孩子是一輩子的事,是不可彌補的缺失,可是目前對拐賣婦女兒童犯罪起刑點過低,我希望拐賣婦女兒童的犯罪分子們付出更沉重的法律成本,也是從源頭上解決拐賣婦女兒童的犯罪問題。

  建議二:對所有幼兒園統一安裝全方位監控系統。希望大家關注到這些正在上幼兒園的孩子們平時的成長環境。

  現在兒童的成長環境,是孩子家長們很焦慮的一個問題,幼兒園本該是祖國花朵們成長成才的沃土,可是近幾年各地幼兒園虐童事件頻發。安裝監控方便上級部門對幼兒園進行管理,也方便家長能夠看到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成長過程,杜絕幼兒園虐童事件的發生,給兒童創造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

  今年我會繼續關注打拐領域還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問題,積極參加培訓,全面了解法院、檢察院、公安局的工作,通過法律途徑,為老百姓做實事,如果尋親時需要法律訴訟,我就知道該如何幫助他們與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溝通,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和困難。同時也會繼續關注其他公益領域的問題,我是基層代表,讓每個家庭團團圓圓,讓天下無拐,是我的心願,也是32萬“寶貝回家”志願者的心願!(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 記者 方瑞 實習記者 涂陳昊 楊英姿)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