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多位企業界代表委員熱議今年經濟形勢:攻堅克難,企業家信心滿底氣足

2019-03-05 11:46: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如何保持中國經濟穩中有進?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發揮企業家作用。

  3月3日,部分來自企業界的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齊聚由經濟日報社主辦、《中國企業家》雜誌社和《經濟日報》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承辦的“第二十一期中國企業家兩會沙龍”,圍繞“攻堅2019:底氣和信心”展開熱烈討論。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鄭波介紹説,“兩會沙龍”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創辦。自1999年至今,沙龍每年均在全國兩會期間邀請企業界的代表委員暢談當年熱點話題,20年間已有500余位企業家出席併發言。如今的“兩會沙龍”已經成為企業家群體在全國兩會這一重大輿論場集體發聲的重要平臺。

  尋機遇:機會偏愛有準備的人

  “任何危機和困難都孕育著新的機會,機遇往往會留給視野最寬廣、準備最充分、願意相信未來、能夠踩準節奏的人。”——全國人大代表、58集團CEO姚勁波

  “最近很多人都在談論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自己比較焦慮,但我恰恰認為這是機會。”在全國人大代表、豬八戒網創始人兼CEO朱明躍看來,在資本泡沫被擠掉、市場浮躁情緒減弱時,輔之以營商環境的進一步改善、簡政放權的進一步落實,企業的感受會非常明顯。這其中不僅包括經營的壓力,更重要的是能深刻體會到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以及提升産品和服務的緊迫感、使命感。

  面對2019年,“信心滿、底氣足,善於從困難中尋找機遇”成為在場企業家的心聲與共識。

  “任何危機和困難都孕育著新的機會,機遇往往會留給視野最寬廣、準備最充分、願意相信未來、能夠踩準節奏的人。”全國人大代表、58集團CEO姚勁波對此深有感觸。在他看來,正是因為經歷過十年前那段低谷,並且在低谷中堅持正確的抉擇,才讓58集團與行業內其他競爭對手區別開來,抓住城市服務的市場機遇,率先成為業內的標桿性企業。

  “從我們掌握的中小企業招聘及就業數據來看,企業招聘意願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呈現出大幅度的增長,春節前後的離職率創歷年最低。春節過後,58平臺上甚至出現過一天之內收到近700萬份簡歷的‘盛況’,可見企業擴招意願非常明確,個人求職者也很珍惜現在的就業機會。”姚勁波代表説。

  “大環境不那麼浮躁了,踏踏實實做好産品對每家企業來説都是一件好事。”全國政協委員、360公司董事長兼CEO周鴻祎認為,謹慎的預期有利於減少市場浮躁情緒的累積,比如前期集中出現的創投熱潮正在降溫,市場上理性冷靜的聲音更多了,機會便在此時孕育。“有人認為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意味著人口紅利消失。但換個角度看,這同樣意味著圍繞養老需求將會形成巨大的市場。我們研發的智慧攝像頭和智慧門鈴,就是針對空巢老人安全問題推出的。”周鴻祎委員認為,機會與挑戰經常是相互依存的,需要辯證看待。

  強主業:精耕細作練好內功

  “做好主業不僅需要堅守的精神,也要有長遠的眼光。企業應當不囿于當下利益,面向更長遠的未來,不能看著政策好、有紅利就跑去掙快錢。”——全國人大代表、豬八戒網創始人兼CEO朱明躍

  強主業、練內功是近年來企業家們經常提到的高頻詞。信心滿、底氣足的一大基礎,正是企業家們對主業的執著和堅守。

  “我來自傳統行業——農業。一般談及消費升級,大家總會先想到手機、汽車、家電等行業。實際上,農業是最需要緊跟消費升級浪潮的。它事關食品安全,事關每位消費者的菜籃子、米袋子,消費升級潛力巨大。要激活近14億人的消費潛力,從身邊事、從主業做起勢在必行。”全國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表示,金正大多年來專注于土壤保護、親土種植,集團在改良土壤、改善耕地品質等方面的努力都是為了實現提升食品品質與安全的目標。“只有護好土、種好糧,農産品消費升級才有基礎。”萬連步代表説。

  朱明躍代表也持類似觀點。他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近兩年,豬八戒網專注于自身商業模式升級,在經營好雙邊服務平臺的同時,還嘗試線上平臺線下“落地”,在全國70個城市建設了40多萬平方米的園區和工廠,有效實現了現代服務業人才線上線下的整合。

  “做好主業不僅需要堅守的精神,也要有長遠的眼光。在平臺發展過程中,我們發現2018年小微企業訂單有一定程度下滑,看起來的確有些令人擔憂。但同時,我們也認定,紮實的線上線下融合的商業模式有利於更多人才借助平臺就業創業,有利於釋放人才優勢,有利於服務更多小微企業,所以我們堅持既定方嚮往前走。企業應當不囿于當下利益,面向更長遠的未來,不能看著政策好、有紅利就跑去掙快錢。”朱明躍代表説。

  巧佈局:瞄準新興産業發力

  “我們處在一個敢於‘顛覆’的網際網路時代,贏得比賽不能僅靠‘防守’,企業必須加快創新求變、技術領先步伐,要有‘進球’意識。”——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白山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霍濤

  要説市場嗅覺最敏銳的群體,企業家們當之無愧。與很多人相比,他們更善於從困難中發現機遇,更善於捕捉新領域、新動向,更善於在新産業方興未艾之時便嗅到商機,加緊佈局。

  “最近播出的電視劇《老中醫》挺火,這説明傳統文化受眾廣泛。”全國人大代表、天明集團董事長姜明説,去年天明集團將發展重點轉向大健康産業,消費升級更多指向了生活品質的提升。“在新時代,傳統文化也需要新的注解,我們就從堅守文化自信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和動力。”姜明代表説。

  無獨有偶,曾經靠賣電腦成就全國銷量第一好成績的宏圖三胞也在加緊佈局健康養老産業。全國政協委員、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三胞集團最初的主營業務是IT連鎖、資訊製造與資訊服務、金融等産業。當前國內外形勢都在發生變化,作為微觀主體的企業也要加快調整轉型的步伐。因此,三胞集團開始關注並涉足民生、消費、居家養老等領域,力求以遠端及IT相關技術賦能養老産業。

  在網際網路時代,互聯互通、持續創新是不變的主旋律。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白山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霍濤表示,當前企業家最關心的3個關鍵詞是“成本、效率與創新”。“我們處在一個敢於‘顛覆’的網際網路時代,贏得比賽不能僅靠‘防守’,企業必須加快創新求變、技術領先步伐,要有‘進球’意識。”霍濤代表認為,傳統産業與新興産業融合發展已是大勢所趨,唯有搭建橋梁、互通有無、加強創新才能推動行業持續發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暴媛媛 郭靜原)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