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現代化要建立在自己文化的土壤上

2019-03-05 11:43: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名家看兩會】

  作者:樓宇烈(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體現出黨中央對文藝工作和社科工作的高度重視。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歷來是兩會上眾多代表委員關心的話題。

  我認為,堅定文化自信,就是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可,並且要運用優秀傳統文化解決現實問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具有普遍性和超越時空的意義。中國的現代化一定要建立在自己文化的土壤上,才能充分發揮潛力,激發活力。

  近年來“國學熱”的出現,反映出人們對優秀傳統文化日益重視。但重視國學,不等於單純地讀經典,而是要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將優秀傳統文化落實到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學習國學後問我:“如何學以致用?”我的回答是,我們不僅要讀書,更要繼承優秀傳統文化中本質性的內核與精神,並用實踐行動樹立健康的風氣。

  傳統文化講究的,是個體在社會群體中的擔當與責任。這就強調了“人”在社會風氣中的重要作用。傳統文化重視父母、師長對後代的影響,只有父母做到孝敬長者,孩子耳濡目染,方能傳承美德。學生不僅要學習學問,更要將其精髓內化於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我們還當敢為人先,堅持原則,在紛繁洪流中堅守自己的情操。

  藝術教育也是傳統文化中不可忽視的部分。中國文化強調“以道統藝,由藝臻道”,琴棋書畫可以怡情養性,借由藝術上通下達,實現對日常瑣事的超越,並最終實現自我精神的提升,潛移默化地改變人的心境。譬如,當觀者欣賞一幅畫作時,從畫面中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傳達的立身之境。古代還講“字如其人”,我們要多從這些具體的事物中去心領神會,避免死記硬背那些道理。

  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是中國人賴以生存發展的精神家園,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我們要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聯繫起來。只有繼承了優秀傳統文化,才能有民族的特色。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我們都應該保護、繼承、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在今年的兩會上,希望代表委員們多多在這方面貢獻有價值的內容,讓優秀傳統文化能得到更廣泛的弘揚。

  《光明日報》( 2019年03月05日 06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